從有廢校危機轉型成生態小學,虎山實小的課程卻沒有「生態課」, 因為生態已融入各科老師的教學基因中。也因為重視家長對基本面的需求,虎山實小的學生除了有被他校放棄的孩子,也多了想改變,卻不想失控的中產家庭。
有森林、有樹屋且公校收費的臺台南市虎山實驗小學。(曾千倚攝)
造訪台南市虎山實驗小學的這一天,計程車停在一大片森林前,樹林中有對新人正在拍婚紗,很難想像森林旁就是實施四學期制的公辦公營實驗小學。除了四學期制,虎山實小雖名為實驗小學,課程卻沒有想像中的翻天覆地,校舍二樓因為經費匱乏還是鐵皮屋,卻吸引了大批慕名而來的家長。
這所百年小校,方圓一公里內沒有住家,後門口是糖廠二百公頃的森林,正門口眼目所及只有大片果樹。缺乏社區人口的地理條件,虎山實小曾面臨廢校。二○一二年現任校長林勇成接任前,全校約八十位學生,還有一個班級全班不到十位學生的困境。而如今的虎山全校六個班級,一百八十位學生,被台南市教育局列為學生數量管制學校。
廢校危機中轉型生態小學
外界常把虎山實小的成功歸因於「實驗教育」,林勇成卻說:「並不是招牌掛上實驗教育四個字,家長就會埋單。」虎山實小在二○一四年「實驗教育法」通過之前就開始轉型。
廢校危機成為助力,當時連校護都問他:「我們是不是要被廢校了?」盤點學校資源,林勇成決定往生態學校方向發展,朝環保署與美國合作的「台美生態學校夥伴計劃」努力,目標是成為「生態學校」。如今也已取得國際生態學校「Eco School」的認證。
林勇成認為,要和教學團隊一起找出方向、深度溝通建立學校的實驗文化,實驗教育的基因才能深植在學校,不會因為校長或老師的離開就變了調。所以課程發展必須「易教樂學」。
例如,虎山可以發展陶藝特色課程,但陶藝卻需要專門的技巧,不易做得深且廣。教育現場沒有太多餘裕讓老師短期內做革命性的改變,加上陶藝不是各領域老師都能一起做中學的課程,而生態是普世價值,各科老師能融入課程有所發揮,有比較大的機會做得深又廣,以此角度溝通,「生態學校」成為團隊的共識。
將生態融入各科學習
虎山實小的課程表並沒有「生態課」, 因為生態已融入各科老師的教學基因中。採訪當天下午,一年級的小朋友正在森林中上美勞課的敲拓印,畫紙貼著樹幹,用蠟筆拓印樹紋。
五年級綜合活動課程則是特色課程「蓋亞料理」,全班分組烹飪當季料理,當天做的是南瓜沙拉,各組可以決定要怎麼吃南瓜沙拉,並自行擺盤裝飾。
走進教室看到課桌上有南瓜沙拉三明治、南瓜沙拉盅、鬆餅南瓜沙拉,不但擺盤漂亮,孩子們還善用校園內的植物妝點桌面。入班協助的家長李淑芳說,孩子們接下來要帶著自己做的沙拉到操場野餐,而且這是班級經常從事的活動。
轉型成生態學校,操場也從PU跑道改成草地。林勇成說,要打棒球只要拿著蚵殼粉畫上壘包,跑步則到森林裡路跑。操場就是要大片草地,而且他鼓勵老師走出教室外教學,因為走出教室,學習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如果你對實驗教育有很大膽的想像,那麼虎山實小的課程表可能會讓你失望。除了臨近十鼓園區優勢而發展的鼓術課,其他的課程和一般小學無異,教師兼教導主任楊安然說,家長重視的學習基本盤還是要照顧。
任何的改變都會帶來衝突,光是改成四學期制,上課日數和節數皆符合教育部規定,只是分成春夏秋冬四學季,每學季平均上課天數九到十週,每上五十天左右,就放假兩至三週,暑假則規劃為六週。
最初是希望課程發展能給老師較佳的彈性,林勇成與家長溝通時卻收到五百多個問題,除了與課程和教學相關,更多的是瑣碎又實際的狀況,例如小孩的安親班少報了兩週,那麼價格就沒有折扣了。校方一一與安親班接洽,解決了家長在意的問題,四學期制才得已落實。
因為沒有忽略家長對基本面的重視,虎山實小的學生除了有被他校放棄的孩子,也多了想改變,卻不想失控的中產家庭。從台北移民到台南的輔仁大學副教授謝宏仁就是一個例子,身為父親,他覺得自己最重要的任務是陪著五年級的兒子找到興趣。而虎山實小將生態特色結合至各科學習,並透過專案學習活動提供孩子多元探索的機會。
李淑芳則對校長的家訪最有感,「我只聽過老師來家訪,卻第一次聽到校長親自家訪。」林勇成來到虎山實小前,一直在數千人的大校服務,因為想照顧好每一個孩子,所以自願來到虎山國小,每年家訪新生是他必要的行程,還會打好家訪報告給老師,協助老師了解班級的每個孩子。
實驗教育不可能一夕改變,林勇成認為,必須對家長與老師做好充分的溝通,凝聚共識,慢慢的改,才能把校長任期有限或教師異動的風險降至最低,永續經營。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