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附小:帶孩子修復木屋,把歷史留下來

嘉義過去因著阿里山檜木而起的林業,餵飽了一世代的嘉義人,也讓嘉義成為全台灣最多木屋的縣市。但是隨著時代變遷,木屋被翻修、改建,漸漸成為上一代的記憶。嘉大附小老師呂文雅、沈桂枝設計了創意課程,帶領孩子參與修復舊監獄宿舍木屋的設計,讓孩子認識自己從哪兒來,找回屬於嘉義在地的驕傲。

與大學生一同修復木屋,嘉大附小的小學生而今對嘉義的林業、木屋特別有感。兩位老師呂文雅(左一,著藍衣)、沈桂枝(右後,著藍衣)更是透過跨領域的合作,與孩子一同找回上一代的記憶。張益勤攝

位在嘉義市舊監獄旁的矯正塾在颱風登陸前風光開幕,市長涂醒哲也到場揭牌。所有人席地而坐,在修復後充滿木頭味屋子裡,完全看不出原有的破舊。現場除了官員還有一群惹人注意的小學高年級生,他們身穿班服,在木屋的房間裡穿梭來去,就像是自己家一樣熟悉。問起木屋的特色,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介紹:「這裡最大的特色就是『新舊交融』,你可以看到在新木頭的底下,也保有舊木頭的痕跡」。這群孩子來自嘉大附小,他們參與了矯正塾的修復工作,也是這裡年紀最小卻對木屋感情最深的導覽員。

矯正塾風光開幕後,嘉大附小的學生(粉紅色T恤者)想為老木屋拍攝紀錄片,圖為採訪嘉義市長涂醒哲,詢問政府對老木屋的未來規劃。劉易鑫攝

矯正塾是舊監宿舍群第一個改造計畫,也是日本時期給典獄長等監獄管理人員的宿舍。因為位置鄰近學校,嘉大附小老師呂文雅、沈桂枝利用一整年的時間,帶著孩子參與學校旁舊監宿舍的修復計畫。他們從認識嘉義的林業歷史,再實地到舊監宿舍踏查,了解木屋的構造與現況,最後設計空間規劃給木屋修復團隊,共同完成舊監宿舍的修復。

用歷史找回文化認同

「對許多四、五十歲的嘉義人來說,木屋是情感的印痕,但對現在的孩子而言,卻可能只是個觀光景點,或者買名產的地方。」沈桂枝說,她與呂文雅帶著孩子重回上一代的記憶,種下顆種子,讓孩子認識自己從哪兒來。 

從小在嘉義長大,木屋是嘉大附小美術老師呂文雅的兒時記憶,她和許多嘉義人一樣明白,嘉義曾是林業興盛的區域,仰賴著阿里山上的檜木,活絡經濟,也餵飽了一整個世代的人們。但是隨著時代遷移,林業凋零,當木屋被拆,也越來越少人關心這段嘉義曾有的興榮。「我是誰」這樣的疑問始終縈繞在呂文雅心中。她回想在教書23年間,不斷有學生崇拜外國文化,美國、日本、韓國總是學生間的話題,但是談到嘉義,每個人都低下頭。她開始想,到底能教孩子怎麼樣的文化認同?

面對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她們開始了一段「找路」的旅程。「想不到學校一邊是整修好的檜意森活村,另一邊是還沒整修的舊監宿舍」,兩人回憶起這個巧合,臉上仍有當時的雀躍。更巧的是,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陳正哲在籌畫舊監宿舍的修復計畫,開啟了大學生與小學生的合作。

實地觀察看見老木屋的美麗

破舊的木屋比不起新穎的大樓,要引起學生關心古蹟並不容易,但是兩位老師心裡想的,是充實孩子的文化底蘊。多數學生聽到要參與木屋的修復計畫,心中也都有懷疑,「木屋都很破舊,真的能修好給人住嗎?」但是沈桂枝創造學生與木屋的連結,讓學生「看見木屋」。她請學生先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建築是木造結構?從家裡到學校的路上有木屋嗎?能不能將家附近的木屋拍照,帶到學校分享?學生發現,雖然嘉義的木屋隨處可見,但是多數經過改建,可能只保有一面牆或是一個屋頂,若非仔細觀察很難發現。

為了更瞭解木屋修復的細節,沈桂枝安排了5次的木屋踏查,每次都有不同的任務,這是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助理教授陳正哲(右)跟孩子講解木屋結構。劉易鑫攝

有了對生活的觀察,她帶學生實地到舊監宿舍的木屋區,告訴孩子這些房子的歷史與故事,也親眼看見木屋。將升六年級的學生李帛諺回憶,第一次到舊監宿舍的木屋就像走進了一間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地板下是空的,腳一踩就會陷下去」,加上檜木價值高,屋內也有柱子早被人鋸下偷走,「我覺得木屋很可憐」。孩子開始對木屋產生情感,也發現生活周遭除了漂亮的檜意森活村,還有更多木屋需要關心。

為了替木屋找回昔日風采,學生們利用呂文雅的美術課做建築模型,這個原本是建築系大學生的作業,也在小學教室裡上演。「我發現日本人很會利用空間」,升六年級的學生葉哲叡在做空間規劃前看了許多資料,相較於現代屋子有太多閒置空間,他佩服日本人活化空間,一個空間能有多種用途,「原本用來招待客人的客廳,到了晚上就成為主人的臥室,不像我們現在睡在臥室,但是客廳就空了出來」。

傳承上一代的記憶說出木屋的故事

透過行動,孩子認識嘉義的歷史,也對木屋產生情感,更關心木屋的未來。他們將這個社會行動取名為「再現木/目光」,就是希望透過重建,重現老木屋的美麗,吸引眾人目光。他們遞上自己的空間規劃作品給陳正哲,作為設計參考;他們也到檜意森活村策展,將他們對舊監宿舍的關心與發現分享給更多人,一個月就吸引了超過四千人到訪,學生們親自為遊客導覽,結合嘉義的歷史,說出木屋的故事。

舊監宿舍的矯正塾開幕,似乎宣告著孩子的任務告一段落,但是情感未滅,他們又要拍攝紀錄片,宣傳木屋修復的過程與重要性。從今天起,這群孩子也肩負傳承歷史的任務,要將木屋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