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嚮往當偏鄉老師,林佩瑜用智慧英語課為學生做更多

劉潔萱攝

一次偏鄉夏令營,意外開啟林佩瑜想要當老師的念頭,「想讓這些遇不到好家長的孩子,至少有機會遇見一個好老師」。如今她教的是市區英語資優班,好不容易克服內心的遺憾與衝突,改用活潑、互動性高的智慧英語課,希望為學生做更多⋯⋯

「2017全球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論壇,邀請在來自世界各國200多位關心教育科技的校長、教師與學者齊聚台北,開場負責展示今年「兩岸智慧好課堂」得獎作品《Mission Impossible》的,是桃園市光明國中林佩瑜老師。她和一群兩天前才認識的八年級學生,展現出活潑生動、有問有答的全英語示範課,彼此互動率達到92分的高水準。

在台上青春洋溢的林佩瑜,已經有六年教學資歷,教的是英語資優班。但最初啟發她想當老師的心,卻是來自花蓮偏鄉的三天夏令營。

林佩瑜大學念的是中文系,大二時的暑假,和康輔社同學一起出隊到一所偏鄉國小,意外進入「一個完全無法想像的世界」,她看見小女孩好多天沒洗澡,被這群大學生帶去洗卻發現身上傷痕累累,她也看見少了父母照顧的小學生,半夜跑到校園閒晃,還熱情招呼著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出來玩。他們懷疑小朋友被家暴、性侵,通報學校老師趕緊報警,結果卻被資深的老師告知「不用報,這種案例太多了,處理不完」,當下讓林佩瑜超震撼,心中強烈升起想要當一個老師的念頭,要讓這些遇不到好家長的孩子,「至少有機會遇見一個好老師」。

她主動把原本只有三天的夏令營,延長為固定的週末陪伴,每到週六就揹著背包下鄉去,長達半年,確定自己真的想要從事教職後,林佩瑜努力考進英語研究所,努力考上教師甄試,卻因為父母不放心她一個女孩子,隻身開著車到偏遠的學校去上課,而家鄉雲林沒有開正式教師缺,大多數偏鄉更因為一再減班,也開不出正式缺,最終她只好跟現實妥協,從雲林來到桃園市任教。

但內心的遺憾及衝突從來沒停過。

將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帶到更多角落

「我的初心是去偏鄉,能救一個小孩算一個,但為什麼現在我卻來到市區學校,教著有如天之驕子的英資班學生呢?」年輕的林佩瑜有好長一段時間放不過自己,總覺得有能力進英資班的孩子,換了誰來教都沒差,直到一位同校老師點醒她,「資優生從小承受著家長、 同儕的高度期許,壓力很大,他們也非常需要老師專業的輔導,妳可以給他們更多積極正向的影響」,林佩瑜這才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更加投入教學。

光明國中設備新穎,很早就為特教生建置了大型平板,林佩瑜覺得教材教具如果不常拿出來用,放在那裡很可惜,因此試著去摸索看看,正好學校有計畫報名「兩岸智慧好課堂」團隊競賽,就請林佩瑜設計出一堂有互動性、可以推送電子學習單的課程,代表學校參賽。

她根據八年級下學期最後一個單元,設計出英語問路和報路的生活情境式課程,讓學生學會看地圖、知道方向與位置如何表達,最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有趣的是,不論比賽當天還是前後十多次的示範課,遇到的學生都是全新組合,彼此完全不熟悉,學生也大多沒有過全英語上課的經驗,甚至沒用過平板和即時反饋系統(IRS),但林佩瑜靠著簡短、明確的英語指令,輔以大型圖卡,總能幫助學生很快進入狀況,一次次完成精采的智慧課堂展示。

▲ 劉潔萱攝

在兩岸教師激烈競爭下,奪得中學英語組一等獎的林佩瑜說,一開始並不是為了得第一名而參賽,只是報名後被推著不得不前進,在眾多資深老師、教學專家面前,不斷的磨課,「最大的收獲是變得很勇敢,也磨出堅強的意志力」。完成參與大型賽事這個重要里程碑之後,林佩瑜不打算再參賽,因為她心中還有好多想做的事,包括帶著學生和國外學校交流的「Teddy Bear」計畫、參與108課綱「資優前導學校」的教學方向研討等,未來如果有機會,她也還是想到偏鄉去做寒暑假短期服務,把生動有趣的英語教學,帶到更多需要她的角落。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