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堆窯烤地瓜,從做中學,了解不同的窯體對於熱傳導的差別
位於新北市萬里區的大坪國小,校園周遭盛產番薯,以番薯做為偏鄉遊學的核心課程概念,成功地「番」轉山城,獲選為教育部偏鄉特色遊學學校,讓更多外地學子到此學習在地智慧。
萬里區除了遊人如織的海岸線,其實還有鮮為人知的大片山林,大坪國小就是一所位於半山腰的學校,距離陽明山國家公園僅半公里之遙。創校於1922年的大坪國小,學生人數不多,僅有54位。老樹枝葉茂密,掩蓋成蔭,根據附近區民描述,當他們還是學生時,老樹已在校區中佇立,據說學校成立時是由一位學生從附近的山林中移植過來的,推算起來,老樹已經百餘歲了。
特色遊學與社區產業密不可分
如同所有的特色偏鄉小學,大坪國小努力建立學校的特色核心課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及學校和社區的關係緊密,使老師可以盡情揮灑對教育的熱情,也讓特色遊學課程與社區產業密不可分。
大坪國小的校長張萬枝表示,「番轉山城」的源頭就是——蕃薯。當地原以種稻為主,直到1983年因臺灣稻米產量過剩,遂在有關單位輔導下改種植番薯至今,讓大坪成為北海岸有名的地瓜產地。
大坪國小的特色遊學可分為「瓜田履下農staY」、「藝家之薯Art生活」、「薯山文史Maker」、「大坪謠窯餚」4項核心課程,英文字母排列起來恰好是番薯(yam)的英文到。校方並邀請了陸青志等蕃薯農人一起合作,親自下田指導學生如何採摘和種植地瓜,讓不知地瓜是長在樹上還是地下的孩子們,對地瓜有更深刻的認識。
「藝家之薯Art生活」顧名思義,則是使用地瓜進行拓印,或可運用數學比例運算,調製地瓜清潔液;「薯山文史Maker」由文史工作者,以古道探索的形式,認識當地金包里大二坪的歷史;「大坪謠窯餚」就是最有鄉土味的焢窯活動,張萬枝說,焢窯並不是僅僅和吃有關,它牽涉到結構力學和熱傳播的課程,校園內建置附頂棚的焢窯場和披薩窯,孩子們既能自己堆窯烤地瓜,也能烤披薩,從做中學,了解不同的窯體對於熱傳導的差別。
以蕃薯主題參加教育部夏日樂學計畫
由於特色課程新鮮有趣,大坪國小因而入選今年教育部的的夏日樂學計畫。大坪國小以蕃薯為學習主軸,探究蕃薯的生態,辨識不同品種番薯的特徵和屬性,哪一個是黃肉的臺農57號番薯?哪一個是紅肉的臺農66號番薯?誰的葉子是愛心型?誰的葉子又是三叉型?
而在認識番薯之後,課程便延伸至DIY實作健康營養餐點;同時,使用水彩、彩色筆畫出番薯作品,或雕刻番薯,運用在地素材動手創作編織。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大坪國小鄰近國家公園,因此也帶領大家探索磺嘴山生態保護區及水圳景觀,讓小朋友體會自然生態資源的重要。
「我們深信70% 的學習來自親手操作,讓孩子以生活經驗為出發,關心探究蕃薯的生長,可以培養自信心。」張萬枝說,透過延伸課程,社區一草一木都可以成為創作素材,孩子們可以涵養唱作俱佳的表演藝術能力,實踐生活美學;也可以深化文史的理解表達力,詮釋統整蕃薯的文史,以多語文情境對話、詩詞、歌謠為教材,分組合作學習創作文圖並茂繪本,研讀三國蜀山演義。而面對當前食安問題、世界村環境概念,正好讓他們思索蕃薯的營養價值及未來環保愛地球行動,成就有價值的生命。
蕃薯知識王分組競賽,看看誰最了解蕃薯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