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 用科技翻新體育教學

▲學生帶上VR眼鏡觀看全景籃球影片很有臨場感,也可以重複播放學習。黃建賓攝

結合體育、資訊專長老師的臺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運用專業,串起科技與體育學習的連結,並嘗試實踐在課堂,讓一堂過去可能被視為「讓學生自由活動就好」的體育課,開展出N種學習可能。

體育課除了給一顆籃球、排球自由練習45分鐘,還有什麼上法?

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輔導小組(後簡稱「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就像個研發團隊,10多年來不斷開發新的教學模式,也跟上新趨勢,像是融入新潮的VR科技,讓學生能更精確的學習動作技巧。

上週在臺北市「行動學習,智慧教學」融入體育教學成果發表會中,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團員、仁愛國中老師楊昌珣示範「VR融入體育翻轉教學─籃球投籃技巧」課程。這堂課可能會顛覆許多人對體育課的印象。

課程最初,全班20多人分成小組。學生先用夾著手機的折疊VR眼鏡觀看投籃影片,老師從中引導觀察重點。同學看完示範影片後,每組再選擇一個動作討論,如:高手上籃、低手上籃、轉身跳投等,並分解動作步驟,寫在學習單上。

接著進入各組練習。有人投籃、有人負責拿手機拍攝投籃同學的動作,也有同學負責做紀錄,小組邊練習、邊討論如何將投籃步驟做得確實。最後,小組將錄製的上籃影片上傳到「學習吧」平臺,老師針對各組的影片給予動作上的建議,並總結動作的練習重點。

 

▲ 小組學習中,學生分工拍攝、做紀錄、練習動作並一起討論動作細節。黃建賓攝

學體育技巧從動作模仿開始

民生國中8年級學生蔡馨德與鄭庭都是第一次用VR科技上體育課,兩人覺得帶著VR眼鏡看360度全景影片展示的效果非常逼真。蔡馨德也分享,這樣的學習方式多了能重覆學習的機會,「因為有時候老師可能只能教一次,但是這個(影片)可以一直看,」她說。

同學手舉著方形VR眼鏡看影片,這幅頗為科幻的景象,很難想像是在上體育課,但也不禁讓人懷疑,為什麼要在體育課用這些科技載具?

在體育老師的視角中,體育與科技的結合,原來其來有自。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主任輔導員、自身也是體育專業的民生國中校長陳建廷表示,輔導團當初將科技與體育課結合的發想是從「動作學習」開始,也就是重複觀看標準動作、會在腦海中形成印象,更可能反映在肢體上。

陳建廷分享,隨著手機、攝影器材不斷進步,學習者能夠藉由錄攝影像觀看別人示範動作,也可以將自己的動作錄起來檢視再做修正,一如許多高水準的運動選手會重複觀看自己練習或比賽時被拍攝的影像,再改進動作。

「讓孩子拍攝自己動作,了解自己不對的地方做修正,這對動作學習是好事。」陳建廷分析。

像智囊團助老師吸收新知

目前有近20位輔導員的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透過每週固定集會、成為跨校教師社群,共備發展教材,發展新的教學可能。他們最近也討論在新課綱的方向下,如何進行素養導向的體育教學。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也看重分享,藉由教師研習和在教學現場的老師分享新的教學方式,就像智囊團一般,協助老師吸收教學新資訊。

螢橋國中體育老師陳欣慧,有18年的教學年資,她語帶興奮的分享,先前因為參加輔導團的研習接觸到「學習吧」教學平臺。最近搭著世足賽的風潮,她在平臺上規劃一系列關於世足賽的課程,包含賽制、戰術、比賽中應用的VR、AR科技介紹、更有與世足賽相關的英文單字教學等,學生可以在平臺上自主學習,讓學生看比賽也能看出門道。「教學(生涯)這麼漫長,還是要吸收一些新的東西,回去教學才不會不知道要給孩子什麼新的東西。」陳欣慧覺得要精進自己,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與成效,而她也認為健體輔導團是能讓老師精進學習的不錯資源。

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的陪伴,也讓想嘗試教學創新的老師,能夠不再獨自摸索,而是有更多的經驗能夠參照。楊昌珣分享,一開始他用電腦融入體育教學時,學生們不太適應,總是希望能自由活動。「很多人小時候只想自由活動,但長大後會抱怨體育老師都沒有教。我不想被這樣抱怨,那我怎麼樣去抓到平衡點?」楊昌珣憶起學生的衝突反應。

為此,他不斷的調整課程,像是調配使用科技載具的時間、分組學習以平衡學生的程度差異、將教學資源放在網路平臺上讓學生在上課前先自主學習⋯⋯思考學生的需求與學習心態,做出更細緻的教學設計。

一堂45分鐘的體育課除了給一顆球,還可以怎麼上?對於這個問題,北市國中健體輔導團的資源大概可以給出「滿出來」的答案讓老師們參考,也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可能。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