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我們把漁場放大了

親愛的,我們把漁場放大了

你能想像平常的釣魚遊戲台,被放大20倍,成為釣魚場嗎?清水高中生活科技老師曾詠翔帶領著一群國、高中的孩子們,從2月一直到5月,利用創客課程或下課後的零碎時間,分批製作出超大型的魚隻與魚場。為了配合校名「清水」的池塘意境,他們還將作品命名為「清中大釣哥」。

折解玩具所學到的智慧

常見的釣魚遊戲台,在開關啟動之後,魚場的轉盤就會慢慢旋轉,而每個洞裡的魚兒不但會探出頭來,原本閉緊的嘴巴還會一個個打開,露出裡面的小鐵片,玩家就趁這個機會用磁鐵釣竿把魚一隻隻釣上來。但,為什麼魚兒會自己把嘴巴張開呢?

正所謂「非常的破壞是為了非常的建設」,為了弄清楚魚兒為什麼會探頭張嘴,師生們三兩下就把玩具拆解了,他們發現魚場緩慢轉動時,魚的升降主因就是底板上有著3圈同心圓結構的「弧形斜面板」,當斜板觸碰魚尾巴時,就可以將魚慢慢頂起,到達高點時再瞬間墜落。於是他們用電腦繪圖取出正確的弧度,然後利用回收瓦楞紙製作出9組不同彎度的斜面板,黏於魚場底板上。

魚場的重點在於「魚」,要如何產生足夠大的球形結構?而且必須要能大量製造。所以先來研究魚的結構。魚的主體是由一個小的3/4圓和一個大的1/4圓構成,再透過一根軸串起構成魚身與上顎,上顎裝有一個小背鰭。曾詠翔把魚的製程設計成活動課程,他們以球作為模具,利用廢紙條或白膠覆蓋上去,乾燥後將籃球消氣,就這樣得到15顆很完美的紙球,而這些紙全都來自廢考卷與廢講義。

親愛的,我們把漁場放大了

邊做邊改培養出的應變能力

因有著堅持不插電的原則,他們捨棄馬達動力,帶動魚場的轉動最初是想利用曲軸柄用手轉動,但後來碰巧在垃圾場撿到一台報廢的腳踏車,才開始把「健身器」及「釣魚場遊戲」做了結合。

曾詠翔說,製作過程有許多大幅度修改與調整,例如駕駛座原先設計為可調整角度的躺椅式,但實坐後發現並不牢靠,所以另外製作方塊結構的椅子,再搭配可活動的靠背板。而原本堅持不插電以腳踏車帶動48齒魚場齒輪,但最後在傳動過程中齒輪常常對不準,導致傳動系統卡住,後來只好把齒輪盤全部捨棄,改用童軍繩製成的履帶,才能夠順利拉動魚場。

考量每位學生能參與的時間有限,作品製作的不同部分,皆可設法拆解成不同單元讓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的學生體驗或參與。這次的漁場參與的學生,即橫跨校內國、高中的同學。有的體驗木工切割、有的製魚、有的上色、有的組裝。雖然每位學生都僅參與一部份,但是合作出來的效果卻很精彩。成就感是驅動學習的主要關鍵,可以好好善用。

「在這個邊做邊改的過程中,大家會學到很多。小東西要放大,真的照著原本的造型做就好了嗎?遇到困難如何應變?」曾詠翔相信,「清中大釣哥」不但釣出了孩子的好奇心,也釣出了孩子的大能力!

親愛的,我們把漁場放大了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