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自即日起至12月12日止,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美工工場展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首次系統性公開電影審查檔案,將視角聚焦於威權統治下的電影審查歷史,回顧當時的電影檢查主題、異色電影、政宣電影及新電影,帶領民眾重新記憶這段被遺忘,卻劇烈衝擊電影創作的特殊歷史。
本次展覽自電影檢查法令視角,檢視當時政府如何通過篩選、灌輸,以民眾毫無選擇的方式,變相地進行言論箝制與審查。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則強調,展覽重點在於「修剪」,通過珍貴的檔案文件,我們能夠了解過去國家勢力如何要求創作人員配合政策,所展現的「看得見的剪刀」;然而即使是在今日言論自由的臺灣,市場規則也成為「看不見的剪刀」,依舊活在我們心中。
展覽邀請曾獲2020金典獎的《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作者蘇致亨擔任策展人,以數個單元引導民眾認識威權統治時期的電影審查歷程,包括「五〇和六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七〇和八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紀」等展示主題,述說過去的電影檢查,導致電影創作受到壓迫,再到1970、80年代電影檢查,主掌機關的沿革與影人抵抗,直至解嚴後的轉變。
策展人蘇致亨表示,「言論不自由所傷害的,不只是不讓我們說什麼,它更強迫我們必須說什麼、不得不看什麼,而沒有說不的權利。」審查制度最深遠的影響除了造成電影人的自我縮限,也限縮了對於電影市場的想像,這份「言論不自由」來自揣摩上意的自我審查,也來自已然受限的想像,而審查制度也沒有在解嚴後直接消失。藉由本次展覽,策展人蘇致亨期待能擴大對於言論自由的想像,用新的視角喚起社會重新思考轉型正義課題。
本次特展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合作,除了展示珍貴電影劇照外,更是首次透過上百卷電影片檢查申請書,全面檢視電影檢查制度的「眉角」,讓觀眾瞭解政治如何伸手進入電影產業,後續亦將辦理6場推廣活動,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2021言論自由日「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2021年12月12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0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美工工場(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