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恐成定局!專家判斷,臺灣去年總新生兒數跌破16萬。教育部也預測, 111學年度大一學生數將超越高中畢業生,臺灣即將進入每名高中畢業生都有大學可念的「全入時代」,影響著大學退場與人才培育。
2015年後,每年新生兒數逐年創新低,去年跌破16萬人。資料來源:內政部;資料整理:黃怡菁、陳奕安。
少子化敲響的國安警鐘離我們還有多遠?2021年總新生兒數15萬3,820人,跌破16萬,再度創新低。「歷年最低」這4字,在一年不如一年的新生兒數面前,似乎已成老生常談,去年臺灣也正式迎來「生不如死」的時代,出生人數首次低於死亡人數,而這樣生死交叉的現況,不僅是現在式,也恐成為未來式。
生育率倒數第一?性別分工是關鍵
華人社會「先結婚、再生子」的觀念濃厚,因此,長期研究我國人口趨勢變化的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退休教授薛承泰表示,從近幾年生育率與結婚對數變化來看,新生兒的數量只會一年比一年低。儘管政府近年致力推出各種友善家庭措施,包含增加育兒津貼、托育補助金,擴建公共化托嬰、托育服務量能等,協助父母兼顧家庭與工作,但這些措施,似乎仍無法拯救疲軟的生育率。CIA預測,2021年臺灣將是世界生育率倒數第一的國家,每名育齡女性平均僅生育1.07名新生兒。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指出,2019年聯合國「人口暨發展計畫」研究報告直接點名臺灣,點出臺灣長期深陷低生育率的根因為「育兒與家務強烈性別分工不均」,除了得繼續擴大公共化托育服務量能,減輕職場婦女工作、家務蠟燭兩頭燒的情況外,也須有更彈性的育嬰假制度,例如過去婦團便倡議希望育嬰假可以小時為單位,未來托盟仍會持續倡議修法,讓育嬰假能更貼近家長真實需求。
少子化的浪潮不只臺灣,全球都有類似的問題。鄰近的日本預計,隨著18歲人口逐年下滑,最快在去年度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中,各大學的報考人數總數將少於總招生名額。這意味著,若考生不挑學校,人人都能進大學。日本將此現象稱為,大學「全入時代」正式到來。
大學111學年黃金交叉 117年新低點僅17萬
同樣的狀況也將發生在臺灣。根據教育部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今年9月開學的111學年度,將進入黃金交叉,大學一年級學生數將超越高中畢業生,換言之,每名高中生都有學校可以念,進入「全入時代」,而且這股潮流將「一去不復返」。
根據教育部報告,105學年以前大學1年級學生數維持26至28萬人,儘管105及106學年適逢虎年效應,人數減少,但尚可維持在24萬以上。然而教育部預測,111學年度的高中畢業生為21萬,該年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數為21萬2千,是所有人都有大學讀。
這股少子化的衝擊也將持續超過十年,預計自114學年起,大學一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到117學年,大學一年級學生人數將面臨新低點,只剩下17萬6千萬人。就算隔年的119學年,回應建國百年及龍年婚育潮,帶動大學一年級學生數增加至21萬4千人,但之後的人數也不會有起色,皆不到20萬人。
125學年,是教育部最新預測的學年,根據報告,125學年的大學一年級學生預測數為18.4 萬人,較99學年減少8.5萬人,減少31.6%;預計未來16 學年間,大學一年級學生數平均每年減少2千8百多人。
111學年度起,大一新生人數將少於高中畢業生,人人都有大學。未來16學年間,大學一年級學生數每年平均減少2千8百多人。教育部提供。
大學少子化 影響大學退場與人才培育
少子化衝擊大學辦學,也早不是新聞。去年3月,宜蘭的蘭陽技術學院,以一封給家長的公開信,表達受到少子化影響,將自110學年度起停招。
其實,自2014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宣布退場以來,全臺已有永達技術學院、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臺灣觀光學院與蘭陽技術學院等8校宣布停招或停辦。全國私校工會也曾在記者會上表示,預估未來會有40所大專院校面臨退場。
面對私立大學退場,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秘書長兼私校大專委員會主委張旭政表示,退場的私校資源應歸國有,挹注政府的教育資源,達到高等教育公共化的理想,用於擴增大學學術研究與發展,或減輕大學生的學費負擔。他談到,根據《私校法》,私校在設立時就是以「捐資」的方式成立學校法人,教育部為其主管機關,因此私校非私人財產,退場後收歸國有也有法源依據。
清大材料系講座教授、前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則認為,少子化對大學的影響不光是大學退場的問題,還涉及人才培育,尤其與臺灣人才未來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是否能撐起經濟的持續發展等都息息相關。他提醒,未來的教育方式、師生互動,乃至整體的教育走向,政府都應該整體規劃與調整,才能迎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