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學校不是都在玩!直擊北市第一屆公辦實驗高中上課實況

芳和實驗中學第一屆高中生,有比起體制內高中生更多的研究方法、專題研究、自主探究課程的時間,是不少高中生慕名而來報考就讀的主因。黃建賓攝

「哺咕—哺咕—」的鳥鳴聲,是芳和實驗中學自去年開始,改由國、高中生們共同迎接上、下課的專屬鐘聲。

只是鐘聲響了,記者卻見身旁的高一學生仍拿著呼拉圈,圈向組員,不停歇地講解著不同半球居民所見的日落景象的差異來由;而另一頭的學生,則是還在手裡轉著自製的透明塑膠球,依著標示赤道、南北迴歸線的緯度左右傾斜,試圖具象化講義文字裡的知識內容。這堂自然課,全班費勁地邊玩邊學,沒有一人例外。

芳和實驗中學原為臺北市芳和國中,從2017年開始籌備、2018年正式轉型為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並在2021年8月轉型為實驗完全中學,是臺北市第一所公辦公營實驗完全中學,以「探索學習」為特色理念。

芳和實中採三學期制,一天4節大堂課,每堂課100分鐘,學費比照公校。高中部現有43名高一學生(含18位直升學生),分3個班。有不少高中部學生,國中畢業自校風嚴謹的私校。

「每次以前的同學都會問我:『你們學校在實驗什麼?』」高一學生林秀穎此話一出,同桌等待受訪的學生都有感的笑了。雖然解釋得有些疲乏,但他們卻能相當熟稔地精確回應外界必問題目,再佐以真實課堂案例介紹、行銷自己的學校特色。

譬如,他們的自然課上到地震防災單元,不只在紙上談兵,學校老師還會利用校園周邊資源,帶著學生拜訪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認識地震原理、抗震建築素材。參觀後,鼓勵學生組隊,用熱融膠、塑膠板改良、自製團隊獨一無二的抗震模型,參加全校首屆模擬抗震盃。而另一門數學課的對數單元,也會學到2020年的震度新制要如何計算。

全校高一生會一起進行「研究方法」課程,由4名老師共同教學,雖作業量大,但學生大力推薦此門課程。黃建賓攝

學生正在利用電風扇風乾黏膠,要為模型耐震的前測做好準備。余怡青提供

「主題式學習給學生相對完整的學習經驗,不會因為課本、分科教學,讓知識變得支離破碎,」芳和實驗中學自然老師余怡青說,去年她由國中老師轉擔任高一自然和研究方法老師,在2年前便開始與校內夥伴、瑩光教育協會籌備高中部實驗課程。

余怡青介紹,芳和的學術課程以6大主題進行編排統整:關係、 互動、文化、變化、認同、創新。例如,高一下學期進展「互動」主題,自然課會因應主題教運動學天體運動、力學;數學課則是教指、對數,並和自然老師一同進行「克卜勒行星運動第三定律」課程,教學生如何利用數學表徵與外界進行精確與理性地互動。

不利分科測驗,但學生很少補習!

別於傳統,完全以主題編排的課程,對師生而言難免都會有轉變陣痛期。余怡青說,「參與轉型實驗教育的老師,大多會想要端出最好的菜色給學生,學生的負擔會比較大,作業量並不少。」至於對老師們的考驗,不外乎是要在老師數不比其他學校多的環境裡,找到同領域的老師夥伴備課。也因此,余怡青和該校老師多會需要利用假日時間參加研習,連結外校老師夥伴和資源。而芳和的高二課程,全校老師們也都還在細部調整當中。

雖然課程新穎,但在芳和就讀的高中生都需要有心理準備的是,這樣的學習經歷或許會相對不利於準備分科測驗(舊稱指考)。余怡青解釋,在芳和,老師們不會在課堂上單純講述知識,也不會頻繁要求學生演練計算習題,反而是更強調學生能夠觀察現象、有所行動、解決問題。

所以在大考升學上,校方多會建議學生採個人申請、特殊選才兩管道升學。另一方面,芳和高中部的一部分優勢也在於學生數少、師生比高,老師們更能個人化的指導學生管理學習歷程檔案。

不過在升學壓力下,芳和的高一生其實不太會在課後安排補習班,學生多半認為自己能掌握好基礎能力。有學生透露,他在加入芳和後發現,原來實驗教育課程不容易找補習班。例如,芳和的課程進度不按教科書編排;高中自然4科(生物、地科、物理、化學),社會3科(歷史、地理、公民)皆採跨領域教學;高二不分學群,不少設計都與體制內學生進度有別。

芳和實驗中學校長黃琬茹補充,過去也有家長向校方反映「書籍費太貴」的這件事,她說明,校方會在第一學期為孩子一次訂購三年教科書,主要是為主題式教學做準備。

透過簡單的器材實作,在課本裡相對抽象的太陽軌跡知識都變得親近許多。陳盈螢攝

首屆高中生的真心話:實驗學校不是都在玩

面對價值觀的磨合,選擇芳和實中的學生更須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由芳和國中直升高中的高一學生陳冠辰坦言,不少外校學生、同學都會問,會考成績落點約在北市大直、和平高中的他,「為什麼不到和平、大直、普通高中就讀?」

陳冠辰回應,自己經過國中3年的實驗課程經驗,能認同學校理念,也會期待自己在實驗教育的養成過程裡,學到更多別於傳統課程所學的內容。像是,更深度進行自主學習,更進一步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他在高一每週就有3節、共150分鐘進行自主學習課程,而非一般高中生在3年中只需要18小時即可。

國小讀資優班、國中念私校,芳和高中一年級學生吳翊霆說,自己選擇報考芳和實驗中學,從來沒有半點遲疑。因為他十分看中芳和能跳脫傳統課程框架,提供專題研究、深度探索等課程,這和他相對喜歡的資優班專題課程相近,不死板,且能適性發展。但他也明顯察覺,相對私中的約束力,芳和的學生要更主動學習,「不要覺得實驗學校都在玩,還是有很多很多的報告、作業要做,」吳翊霆直白地說。

透過國中老師認識芳和實驗中學,芳和高中一年級學生林秀穎在報名前,也曾猶豫自己是不是要走入實驗教育體系?但她考量個人特質後,現也已漸漸適應實驗課程。她建議學弟妹,如果想就讀芳和,應該先確定自己能否「自律」?

林秀穎說,芳和提供的實驗課程,不會特別著重在大考準備,所以如果是在意升學成績的高中生,就需要自己另尋課後時間,溫習知識、練習題目。她也提到,「在芳和,不只是有很多的報告需要發表,學校也會安排紙筆測驗和定期進行段考。」

幼兒園園長見證,轉型前後差別大

記者觀課期間,個頭嬌小的黃琬茹校長,穿梭在學生之中,和記者一樣忍不住拿著手機左拍拍、右拍拍,記錄學生們捨不得下課,或拿著教具東轉西轉,或舉手向老師提出問題的討論互動畫面,並同時做為她在下班時間,經營學校官方臉書粉絲頁的應用素材。

黃琬茹分享,芳和從107學年度、2018年轉型實驗教育後,已從幾乎一年減一班的學校,轉變為額滿學校,煥然一新,現在全校的學生僅有個位數轉出,原因都是海外升學或舉家搬遷外縣市。

臺北市芳和國中在2018年轉型實驗教育,成為該學區額滿國中,2021年正式擴大招生規模至高中階段。黃建賓攝

黃琬茹有感的說,轉型前後她最深刻的感動,是親眼見證芳和實驗中學在全校師生努力下,帶來校園文化和氛圍的改變。她也轉述,鄰近芳和中學的某幼兒園園長曾在不清楚她校長身份時,熱情向她描繪轉型前後的學區風景,從黑衣人常出沒的殯葬業社區,轉為家長爭相請託園長寄戶口卡位的學區,給了學校教學和行政團隊滿滿的肯定。

才剛結束記者詢問「時刻都要面對未知『實驗』」的話題,黃琬茹說到此,又似玩笑又似招生宣傳,彎著眼笑地說,「國中抽籤抽不到沒關係,現在有高中了,歡迎學生可以來報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