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推動「2030 雙語政策」,強調雙語政策與國家語言政策並重,以培育臺灣人才接軌國際。而在教育現場,除了師資培育刻不容緩之外,「雙語教育」的概念也有待釐清與進一步落實。
雙語教育≠英語教育
國立成功大學外語中心主任鄒文莉表示,許多人以為「雙語教育」等同於「英語教育」,其實並非如此。雖然臺灣的「雙語教育」是使用母語和通用英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ELF)來進行學科內容及技能的學習,然而卻不是英語單字、文法上的單一教學,而是老師在課程中使用兩種語言來進行學科教學,讓學生更有信心去使用英文,再經由語言的媒介,提升自信與溝通力。
「臺灣目前的英語教育注重標準和正確,學生在自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往往不敢開口。雙語教育的英文,強調的是工具性的實用,要求清楚易懂、能表達和溝通,達到母語系國家的標準道地不是唯一目標。」鄒文莉說,雙語教育不是「英語化」運動,而是讓學生能透過通用英語這項工具,去認識並尊重多元文化;雙語教育也並非「全英語教學」,因為教室中的各種語言與文化都是教與學的資產。
雙語教育的「全球在地化」
臺灣並非英語系國家,在雙語教育的實踐上,與歐盟國家較為相似。歐盟國家為達到提升國人競爭力的相同目標,十幾年來全力推動多語言學習與及跨文化溝通,也就是「學科內容與語言整合教學」(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創造出使用通用英語的學習環境,著重在語言工具的使用,而非語言工具本身的學習。
鄒文莉強調,雖然CLIL在歐盟實施已久,但是也不能照本宣科、全盤移植到臺灣的情境,必須搭配在地的課綱及需求,進行課程規劃以及師資培訓,也就是所謂「全球在地化」的「典範轉移」,既非「英語教育」,也非「全英語授課」,而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使用雙語進行專業的教與學。最重要的是以領域英語重點的學習,能夠針對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跨文化溝通,進行以雙語為基礎的脈絡化學習,達到傳遞理念和文本,以及進行人際關係互動等功能。
因此,為了培養年輕世代的全球競合力(global competence),教育體系需要從國教到高教階段有完整的雙語課程規劃,協助學生由國小階段整合學科知識和語言的學習方式,逐步進展到高中或大專階段以英語做為授課語言(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 EMI)的專業領域學習。學生需要逐漸習慣使用英語做為學習工具,以便藉助其在網路資訊、媒體和科技發展等各層面的優勢,發展自己走向世界的雙語力加值專業力。
系統性的臺灣雙語教師專業發展規劃
鄒文莉表示,雙語教育在高中和大學階段要協助學生發展的是在各專業的領域英語(Disciplinary Literacy in English, DLE),而不僅是社會大眾所認知的一般聽、說、讀、寫英語能力。不需要訓練學生說出如同母語為英語的人士一般字正腔圓的英語,而是要培養學生能聽懂來自各國的工作夥伴的國際通用英語,並能正確而順暢地把自己的專業想法表達出來。
至於在課堂中出現的英語詞彙或相關句型,則取決於該學科之專業用語、教學主題或概念聯結。教師根據學生的現有知識,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並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找到最能夠增進學生學習成效的教學模式;同時也可以視教學現場需要和整體教學目標,調配語言及學科教學所占的比例,母語及英語的使用比例,並依選擇的比例設計不同單元節次教學的內容和學習任務,只要是老師跟學生都能接受,也可以使用全英文授課。
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善用英語、母語或其他正在學習的語言,來輔助進行國際上之專業溝通。這種多語言使用(plurilingual)的能力,來自於學生領域英語的提升,而非僅是一般英語能力的增強。在這樣「全球在地化」的概念下進行的臺灣雙語教學,才能符應國人的雙語力加值專業力需求,全面提升臺灣的雙語教育成效,讓學生具備國際競合力。
大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EMI PD Center) ODIR 3+安心方案
目前英語授課在大學的主要對象不再僅是英美系國家的外籍生,更多是本地的學生以及來自亞洲跟歐洲國家;而當更多的學生及課程受到英語授課這個改變的影響,對於教與學皆是一大挑戰,英語授課的成效也同步受到考驗。
為協助國內大學英語授課老師發展EMI授課教學知能,教育部委託國立成功大學外語中心於2022年1月1日承辦「大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中心(EMI PD Center)」,建立務實且適合在地大學教學場域的英語授課專業發展課程。團隊運用多年來陪伴各大學英語授課教師的經驗發展出ODIR3+授課架構,該架構除了涵蓋團隊多年來進行英語授課培訓歷程的經驗及滾動式調整外,也率先與國防部合作,於2021年開始正式進行空軍、陸軍院校高教英語授課教師專業知能發展。ODIR教學流程(Orientation-Delivery-Interaction-Recap),針對英語使用的三大面向(3 Aspects of English, EGP, ESP, DLE),採用三個有效教學策略(3 Effective strategies, ATM)AI支援、跨語言溝通(Translanguaging)、多模態教學(Multimodality),進行教學實例分析、分組討論、微型教學等方式,熟悉並累積授課及互動語言(instructional & interactional languages)的經驗與實力,進而能透過3R,即重訪(Revisit)、檢視(Review)及改造(Redesign)自身課程,全面提升教學品質。
中心預計於兩年內提供至少600位國內英語授課大學教師的EMI培訓課程,預計開設36小時大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線上同步及非同步複合式課程,並於課程後核發大學英語授課專業課程修畢研習證明;其中包含30小時的同步線上EMI教學知能課程,以及6小時的教學實例分析及微型教學反饋。參與學員能夠在36小時的專業發展課程中,同步操作每一個主題。在自身EMI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也能透過教學實例的分析及研討,產出個人微型課程的教學檢核及分享。未來中心亦會逐步提供課程諮詢服務、教師社群建立、教學資源參考、英語授課相關證書申請及審核等服務項目。
除了提供大學雙語教師專業知能的培訓之外,教育部也於2022年暑假委託學雙語教師專業發展中心開設高中雙語實驗班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math) 6學分108小時的雙語教師師資培訓課程。在EMI PD中心的課程平臺上面,首度整合臺灣國教、高教雙語教師培訓課程。未來也希望能將國中小以及普及高中4C2++雙語師資培訓課程同步整合在這一個平臺中,實現臺灣雙語教育在師資專業發展上面的系統性及永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