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推行雙語教育 教育系林子斌教授給出4提醒

教育系林子斌教授

在臺灣雙語教育起步階段,過去曾於雙語國家新加坡任教,並曾任中學英語教師的臺灣師範大學副教務長、教育學系教授林子斌,給許多想推行雙語教育的學校切中需求的建議,也有愈來愈多學校、縣市找他諮詢。過去一年半,林子斌像做「田野觀察」,到近百堂雙語課觀課、議課。他不僅針對課程給予建議,也提醒學校建置整體的雙語環境,從校長、主任和行政人員,都能開口講英文,共同營造校園雙語環境。

林子斌揉合諸多經驗與觀察,對臺灣快速發展中的雙語教育提出整體性的建議。以下為他的新著《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部分摘要與口述整理:

林子斌《雙語教育:破除考科思維的20堂雙語課》

臺灣雙語教育目前應在「緩步前進、滾動修正」的階段,因為語言使用習慣改變是漫長過程。把英語當第一語言的新加坡,推動雙語教育半世紀,才有如今成果,遑論英語只是外來語的臺灣。然而,目前我觀察到的現象卻令人憂心。部分縣市局處推動雙語教育,配套不明確下,以績效責任制的角度設定KPI等標準,要求學校轉型成雙語學校。甚至有學校囿於民代與家長壓力,不得不轉為雙語學校,但學校根本還沒準備好,意願也不高,可預見成效將大打折扣。臺灣雙語教育若能找到可行方向,還需時間讓學校、學生與家長熟悉種種改變。

提醒1:要營造雙語環境

雙語教學並非英語教學,也不等同全英語教學。雙語教育不是教單字、文法、句型,而是在教育過程中,不管教哪個學科,都可以使用兩種語言做教學。其最重要的目的在於提供雙語環境,讓學生可以習慣兩種語言。

雙語教育若持續推動,2030年在國中小不只體育、健教、音樂、綜合領域、生活課程等可以雙語教學,理化、數學等所謂主要的考試科目,都可能聽到老師用兩種語言,使學生身處的校園就是使用雙語的環境,這樣學生未來就比較勇於把英語當成溝通工具,而非考科。

試想今天如果學生進到學校,校長打招呼有時用國語,有時用英語;學科老師有時用國語教某些概念,課室指導時講英語,學生每天處在這樣的環境,就會發現,自己兩種語言都要聽,都要懂。

以我目前協助學校推動的雙語教學,最強調的都在提供環境,讓體育、健教、音樂等學科老師運用雙語進行教學是可行的,但絕不是要這些老師將學科課教成英語課,而是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國語、英語進行教學,某種程度上為學生提供更多使用英語環境,而不是只有在上英語課時才會聽到英語。

提醒2:不能犧牲學科知識

政府預計在2030年培育15,000名雙語師資。但我認為,未來若要普及國中小雙語教育,依10年長期規劃,至少需30,000名具有雙語能力授課的學科教師,才可能基本維持雙語學校中,每校至少一個學科領域以雙語進行教學。

看過不同學校老師的雙語教學,我發現有經驗的學科老師,要轉成雙語教師時,就算英語沒那麼好,問題反而不大,因為他學科專業夠強,要注意的就是多精進英文。但許多英語流利的老師轉成雙語老師,在教學科課程時會遇瓶頸,因為學科有專業概念,不容易短時間補足。

然而,雙語教學不能犧牲學科核心知識。在缺乏厚實學科基礎的專業訓練下,英語專長為主的雙語教師,很容易落入教學科時變成英語教學,卻忽略掉學生應該先學會學科的知識與素養。

在國小中、低年級,要求英語老師教授生活、自然、健教等領域課程或許還有可能,因為學科概念相較容易;但到國中,若要英語老師教理化的牛頓力學,即便他能用英語解釋相關名詞,但他對力學的概念可能不太清楚,如何能教會學生?

學校必須理解,雙語教育不是英語教學,萬萬不可要英語老師去教別的學科,畢竟英語老師所受的專業訓練是教英語科的知識與技能。

理想的雙語教師,應由具相當教學經驗的學科教師,透過適當增能與專業發展後擔任。展開雙語教學前,學科教師應先分析學生的語言程度,規劃學生可接受的內容,他不再只提供學習學科概念的鷹架,也必須思考雙語的使用,以及協助學生搭建語言的鷹架,另也要具備差異化教學和雙語的基本概念。

提醒3:應視學生程度調整

推行雙語教育,要考量學生的基礎英語力。臺灣中小學生英語力雙峰現象嚴重,我觀課也發現,即便是臺北市蛋黃區國中,學生英語能力也呈雙峰化。英語力的差距從小就十分明顯,這也與家庭社經背景有關。

在多數學生無法接受全英語授課的情況下,雙語課堂應留意不綁定英語使用比例,給願意雙語授課的教師、學生更大彈性,並視學生的英語程度調整。

此外,全國三千多所國中小,各校情境脈絡、教師條件、社區環境都不同,難以一套雙語教學方法或策略適用,也不能強迫所有學校、班級、學科老師都加入雙語教學,而是由有意願、有準備的學校及老師當領頭羊。

因此,臺灣推動雙語教育時須保持彈性,讓各校有自主空間。師資不足、學校經營管理及課程教學能力稍弱的學校,建議先打好地基,改善學校的英語及學科教學成效。

尤其許多偏鄉學校,受限交通及少子化管控員額等因素,目前英語合格師資都聘不足,學生英語基本能力相對弱勢,更遑論雙語課程。當務之急應是先補足英語師資,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再談雙語教學。

提醒4:應破除考科思維

我認為,未來5到10年,全國中小學若有半數以上開辦雙語教學就夠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賴政府持續投入經費、增聘師資才有可能達標。

依我觀察,大部分雙語學校都很認真在推動,我們也要給學校時間建置好全校的雙語環境,絕對不是今天掛牌成為雙語實驗課程學校,全校老師就都可以用雙語教學,老師的雙語能力需慢慢精進。

家長也要給學校時間,我建議家長先不要將「念雙語學校」與「英文會考、考試檢定就會考很好」做連結,這些考試有正確答案,而這個正確答案是英語課要教學生的,但我們在日常溝通的語言沒有一定的正確用法,我講的話,你聽得懂就可以。

我覺得,雙語教學有可能讓學生的聽說能力變得好一點,但是否跟學生的英文能力,即我們說的English Proficiency(英語精熟程度)連結,未來5年、10年,這樣的連結性還不會這麼強,但一旦臺灣持續推動雙語政策,學校也持續做,愈來愈多老師能做雙語教學,我相信未來的連結就會比較強。

我協助學校課程時發現,推雙語教學的學校,孩子真的比較敢開口,願意把英語當成日常溝通的管道,我覺得這才是現階段推行雙語教育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