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策略,啟動聆聽教學

在語文教學上,由於長期關注「閱讀」與「寫作」,導致「聆聽」的教與學,受到了減化或忽略的影響,然而,「聆聽」卻是重要的。為此,筆者想提出個人在「聆聽教學」上的經驗,與大家一起交流。

對於「聆聽」,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落實,因為這是人的本能,也是平常的技能。但是,我們究竟是「漫不經心的聽了」,還是「聊備一格的聽到」,或者是「洗耳恭聽的聽懂」,又或者是「屏氣凝神的聽出了弦外之音」,這些都有著層次上的區別。

我在教學現場,也曾經運用一些方法,也發現學生的聆聽能力變好,也間接影響語文各式的學習,甚至是行為表現。

策略一:闔上課本專注聽

以往老師習慣請學生一邊手指課文、一邊朗讀。如果要訓練學生聆聽能力的話,倒可以請一位同學唸課文(此位同學須流暢唸誦,但並非需要像正式朗讀那般),當這一位同學在唸課文時,其他同學則闔上課本,專注聆聽。

策略二:影音檔彙整

除了課文為最方便的聆聽素材之外,教師若行有餘力,還可以蒐集各式影音檔,如新聞轉播、名人演講、故事、電視劇、一般談話等;或是在課堂上直接連結影音檔,再讓學生聆聽,此種更可感受到不同的說話方式、語調、語氣、情境等。

策略三:閉眼培養專注力

常人會分心,是因為「眼睛」看得到外界。當訓練學生聆聽時,如果可以把眼睛閉起來,就可以讓專注力聚焦於「耳朵」。這同時也是班級經營很好的方式,當學生吵鬧時,請孩子們把眼睛閉上。透過耳朵,再透過紙筆來快速記錄聆聽到的重點。

策略四:聽重點,紙筆記錄

「聆聽練習」與一般的「閱讀練習」不一樣。「閱讀測驗」時,倘若題目、範文看不懂,尚可以反覆多次於文本、題目中搜查並推敲線索。然而,「聆聽測驗」時,倘若稍不留神,便無法再重頭來過。因此,教師可以訓練學生「聆聽重點」及「筆記策略」的方式。

策略五:筆記策略運用

由於目前語文課程較少教導學生如何「做筆記」,因此這是師生較缺乏的能力。教師可請學生試著聽出,並快速記下「人、事、時、地、物」(基本型)、「如何、為何、經過、結果」(進階型)、「啟示、評論、言外之意」(高階型),並以注音、畫圖、簡體字、線條連結、表格歸納、自己的記錄方式等來筆記重點。

策略六:循序漸進練習

由於國語「聆聽」在目前的課程並非普遍,因此學生此稍為陌生。初期,教師可以播放二次到三次,每次的影音檔約一到二分鐘,課文約二到三段(可視情況、程度微調)。播完第一次之後,便請學生作答,若無法順利作答,則提醒學生再聽第二、三次時,務必抓緊重點。

策略七:題目類型

目前有類似的國語聽力題本並不多,因此教師在命題方向上,常會產生困惑。筆者的經驗為,先命基本型,再命進階型,最後為高階型(可參見第五點筆記策略)。例如,請問主角人物在哪裡出生?請問他幾歲的時候創業?請問為什麼他想創業?為什麼他一開始創業會失敗?在影音檔中,主角所得到的啟示可能是什麼?

在進行一學期的聆聽教學之後,我發現學生的專注力普遍提升,心也比較容易靜下來,也間接影響其各方面的學習,乃至行為表現。高年級的學生,即將步入國中,國中的課業繁重,甚至高中,因此要有一定的做筆記能力,方能勝任學習。我也發現,孩子長期訓練做筆記,有助於梳理各式重點,也容易在課堂上迅速掌握課程重點。於師生互動上,孩子們已經將「聆聽」視為每一堂課很重要的「引起動機」,他們期待著,我也期待著。

因此,聆聽教學,成了我國語課必備的教學重點,也是孩子與我很重要的默契互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