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 中文的意思是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 SEL,也翻譯作社交情緒學習),現在愈來愈被關注,有許多老師嘗試將 SEL 融入課程。
台灣也於 2025 年正式邁入台灣的 SEL 元年。教育部於 2025 年 2 月 27 日公布頒布「教育部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114年至118年),以營造友善且幸福的校園環境,提升教職員與學生的情緒健康,學習重點涵蓋人際互動、同理關懷他人、道德責任等,並補助地方政府將「社會情緒學習」列為生命教育必辦項目。(SEL 中長程計畫報告中,明確點出未來將開展的具體行動,有哪些重點與改變值得現場老師、家長關注?看最新分析:教育部最新中長程計畫出爐!中小學將迎來哪些改變?)
社會情緒學習包含哪些面向?為什麼愈來愈多國家重視 SEL 的學習?
SEL 社會情緒學習是什麼?為什麼現在很重要?
社會情緒學習的概念由美國學業與社會情緒學習協會(CASEL, The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提出,是當前全球備受關注的教育趨勢。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亦稱SEL、社交情緒學習)是指培養學生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做負責任的決策等相關認知、態度與技能的教育過程 。
社會情緒學習包含5大面向: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負責任的決策。圖片來源:CASEL官網
社會情緒學習(SEL)包含5大面向:
SEL 最初由自我認識開始,從自己的身體、自我概念發展的形成,接著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最後再延伸到與他人互動。據 CASEL 的說明,當 SEL 內化到孩子的生活中,他們便能擁有覺察自我和社會的能力,並透過管理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情緒,做出負責的行為。
雖然社會情緒學習的概念較抽象、範圍廣,卻是孩子因應環境變化的重要能力。例如疫情下,學校多利用遠距教學,孩子在家上課,和同學互動愈來愈少。當孩子回到學校,需要重新適應校園生活,融入與老師、同學的互動,社會情緒學習便顯得重要。
美國教育媒體《教育週刊》(Education Week)今(2022)年推出多篇報導,主題都與社會情緒學習相關。不同學校和學區教職人員告訴《教育週刊》,從線上學習返回實體上課的挑戰、加上這段時間要應對因工作而有壓力的成年人,導致一些孩子在情緒和社交中出現挑戰,某些情況下甚至被退學(了解更多:美國學生社交、情緒發展落後於疫前同齡學生,3個建議重建過往課堂樣貌)。
環境變動愈快,安頓身心就更重要。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曲智鑛便表示,情緒與壓力的調節能力絕不亞於學科學習,而父母在家也能陪伴孩子培養情緒學習能力(了解更多:曲智鑛:「一起好好吃頓飯」也能培養孩子的社會情緒學習能力)。
SEL 社會情緒學習5大核心概念
根據CASEL,社會情緒學習的五大核心概念及練習可能如下:
自我覺察的內涵在於能理解自己的情緒、想法和價值觀,藉此建立信心並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侷限,例如培養興趣和目標感,或了解他人的情緒,並將感受、想法連結。
培養自我覺察時,老師和家長可以和孩子聊情緒,讓他們了解師長和自己是站在同一角度,明白自己的喜怒哀樂,藉此培養正向的性格,更可能對他人產生同理心。實踐自我覺察的方法,可以透過「寫日記」記錄開心、值得感謝事,並與人分享。(相關教學資源:情緒素養活動學習單:四大主題教孩子情緒覺察與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在不同情況下能有效管理情緒、想法和行為並完成某項目標。排解壓力的策略、感受自我激勵、設定目標並善用計畫完成,也都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
能結合生活議題來練習自我管理,例如疫情下人人擔心自己確診,老師可以和孩子討論焦慮情緒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落實防疫的行動降低自己對染疫的恐懼。此外,停課期間,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了,訂定生活作息表、設定每日、週目標以維持規律生活,也是練習自我管理的方法。
具社會覺察能力的人,能同理來自不同家庭、文化、社會背景的人,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展現同理心、關心他人的感受,並能認可別人的優點,對他人表達感激,同時也能了解不同情境、社會的規範。
練習社會覺察可以從生活小事開始,例如在疫情期間若有親友確診被隔離,你的感受是什麼?如何給予關心?並反思若是自己確診了,要如何及早應變準備?
人際技巧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際互動,有效和不同的人或群體交流。清楚溝通表達、積極傾聽他人、能分工合作解決問題、有效解決衝突、在適當時機用正確的方法提供他人幫助等,都是人際技巧。
人際技巧發展良好的孩子,經常會在小組中展現領導力,並會為他人權利挺身而出。老師能引導孩子針對不同事件說出情緒感受,例如和同學吵架,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孩子對於和同學吵架的感受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應該要如何和對方溝通自己的想法和期?(相關教學資源:人際關係活動學習單,四大主題建立孩子健康心態)
在不同情況中,考慮安全、道德、社會關懷等面向,並評估自己、他人、群體的益處和後果所做出的決策,即是負責任的決策。
能做出負責任決策的人,擁有好奇心和開放的態度,能針對不同情境,分析事實、資訊並作出合理判斷,並能反思決策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師長能帶領孩子從所見所聞練習分析問題,以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為考量做出適當決定。透過負責任的決策,孩子能學習到行為和選擇如何影響他人。
翻轉教育也精選平台中對應5大核心的教學資源,供老師融入教學、班級經營參考。了解更多:SEL 社會情緒學習教學資源分享平台
SEL 社會情緒學習教學4方法
情緒如何教?陳學志在師友雙月刊中分享可運用「SAFE指標」來評估和設計SEL課程:
更多內容可以參考陳學志教授撰寫的〈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關鍵 從EQ到SEL〉一文。
另也可參考 CASEL 對於 SAFE 指標的定義:
教師在進行社會情緒教學時,可以循序漸進(Sequenced, S),從簡單到困難,確保孩子學習。同時確保孩子在課程內、教室外積極參與(Active, A) 充實社會情緒學習的實踐。接著,老師對於課程需專注投入(Focused, F)、直接明確(Explicit, E),和同學明確說明學習情緒教育能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應用在什麼地方,使社會情緒學習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葉興華教授,於北市 109 年推動社會情緒學習成果彙編出情緒教育教案能包含的教學內容,例如:自我情緒的覺察與他人情緒的辨識,自我情緒的適切表達、管理與調節,以及對他人情緒的反應、 自我情緒的運用與他人情緒的支持等。
此外,老師也能利用電影欣賞、繪本等方式,融入課程,或是利用說故事、提問討論、模擬真實情境的戲劇表演等,引導學生,並增加學生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