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能帶中學生自主學習、幫老師改作文?資深老師解密如何「與 AI 共舞」

對著多數人喊「神」的 ChatGPT 提問,卻常換不到精準答案?可能是你不夠會問。資深老師點出問句3大要素、5種提問法,讓 AI 開始與你共舞,成為備課、寫教案、處理學生問題、發想教室佈置靈感的教學好夥伴。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高中團專任輔導員葉士昇。黃建賓攝

國小老師最想知道 AI 怎麼幫忙改作文,國、高中老師希望了解如何教學生用 AI 自主學習。但在好奇的同時,所有老師又很擔心:「學生太依賴怎麼辦?」、「沒有媒體識讀能力怎麼辦?」

逾2200人次報名學員,帶著這種又愛又怕的心情,在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平臺6日舉行的線上、下混成工作坊「老師的全方位 AI 實戰課」上課前,提出將近500個關於 AI和教學的問題。3位講師輪番示範如何與 AI 共舞,讓它成為助攻教學,卻不取代老師的最佳助教。

老師的全方位 AI 實戰課上午場超過1400人報名,下午場近800人。報名者逾8成是教育工作者,一半任教國小,另有2成國中老師、1成高中老師。約20%是從未用過任何AI工具的科技新手老師,盼汲取新知,幫助「科技原住民」學生成功。

科技取代不了老師2特質!怕 AI,不如與它共舞

教師社群 SCI FLIPPER 發起人、臺中市光榮國中教師鍾昌宏,和高雄市國教輔導團高中團專任輔導員葉士昇不約而同提到,AI 能做很多事,但老師的學科領域專業,和陪伴學生成長的角色,科技都取代不了。

與其把 AI 當成神、懼怕它,不如嘗試與之共舞。一開始可能會不斷踩到彼此的腳,但沒關係,只要多練習,相信最後會跳得很好。

擔心 ChatGPT 讓學生停止動腦?修改1設定,反而助攻思考

老師透過 AI 找備課資料和靈感外,若還懂得適度訓練學生使用 AI,同樣能創造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08課綱規劃普通高中生每週執行1到3小時的「自主學習」,就是一門沒有課本、課表,能與 AI 共創驚喜的課。

葉士昇分享,他已指導自主學習多年,去年到多校講課,很多老師都在問「AI 能不能加入自主學習?」

他直言,帶自主學習的老師真的很辛苦,一次要帶班上35個學生做自主學習,每個人的題目都不一樣,且通常隸屬不同學科範疇。

如果老師聚焦處理前端的研究主題發想,接著教學生運用 AI,比方有學生想做問卷調查宅男,不知道要設計哪些問題,就先請他「去跟 AI 問答討論一下」。如此一來,老師不易被壓垮,學生也能在客製化環境中,學得更快、更好。

講到這裡,現場老師可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擔心學生不小心太會用 AI,未來什麼作業都依賴 AI 給答案,從此不再思考。

鍾昌宏提醒,ChatGPT 有些客製化功能,比如設定讓 AI 不要回答,只能像哲學家蘇格拉底一樣,一直針對學生講的內容追問,促學生想得更深。

掌握向 AI 提問3要素、5問法,備課不再心累

很多人對著 ChatGPT 提問,卻發現它給不出有建設性答案,無法解決工作或教學上的疑難雜症。

白天在教育非營利組織上班,晚上自主經營教學社群、分享 AI 如何應用在教學的學習體驗設計師莊哲銘,過去一年有數十場陪伴老師學習 AI 經驗,他建議稍微調整一下提問方法,就能獲得超乎預期的幫助。

莊哲銘指出,向 AI 聰明提問的要素有3項:說出角色(你是誰)、任務(要做什麼事)、和呈現方式(希望AI如何回答)。

他以日常生活中的提問為例,如果要求婚,問 AI:「請告訴我如何求婚?」,它只會給你泛泛地、適用所有對象的答案。若照做,不一定能成功脫單。

這時,若換個方法,將上述3要素融入問句,改問 AI:「你現在是專業的戀愛教練(角色),我想要向我的女朋友求婚,請給我一些實用且有趣的建議(任務),然後以條列式產出(呈現方式)。我女朋友喜歡吃辣椒醬、看夜景和日本文化。」有望獲得更實在的建言。

AI 能幫忙求愛,當然也能幫忙改作業、擬教案、佈置教室,甚至教老師如何與不同學生對話,改善班級經營品質。莊哲銘將向 AI 精準提問的方式,歸納成以下5類:

廣泛提問

剛開始和 AI 展開對話時,可以用簡短的問句,取得最大量且廣泛的答案,例如:「我想養柯基犬,請給我一些建議。」

針對細節追問

看到 AI 建議:「給予良好飲食」來養柯基犬時,不妨追問:「請問什麼是良好的飲食?」以此取得更精確、包含更多細節的答案。

跨領域提問

AI 不只提供資訊和知識,也能幫老師一起想事情,提供教學靈感。使用者可以打破提問框架,融入教學以外元素,像是:「我想把教室打造得像太空中的探險基地,給我一些獨特的元素和裝飾點子,並幫我想像一個故事背景。」

多角度提問

如果無法用一個問句描述心中困惑,也可以並陳多項需求,例如以下這個提問方式,讓老師既能取得教學案例參考,又能獲得教學方法上的建議:

「有關『分析錯誤』,請以案例來說明具體方法,並結合筆記或實驗日誌,讓學生明白如何有效進行有品質的錯誤分析流程,及培養成長型思維。」

不只處理事情能用 AI,面對人的問題時,也能求解,譬如輸入學生狀況,並請 AI 設想自己是老師,用成長性語言來回答學生。

事實確認

如同人會犯錯,生成式 AI 什麼都能回,但答案不一定百分百精確。懷疑 AI 可能出錯時,別忘了使用者能反問它,請它嘗試澄清。

舉例來說,當 AI 提到柯基犬的主要特徵是腿短時,可以追問:「你確定柯基犬的腿都很短嗎?」如果 AI 犯錯,它還會承認並感謝你的指正,接著補上更正確答案。

擔任工作坊與談人的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說,誠致長期經營偏鄉,發現動機是啟動學習的關鍵,「若學生動機太低落,學校也無法幫上忙。」而生成式 AI 雖是機器,卻能鼓勵學生不斷問為什麼,從中淬鍊人性發展。

李吉仁強調,AI 是下一個驅動經濟與創新來源,若能善用它,便有機會從中受惠。支持這場工作坊的「程有威先生教育科技獎」捐助人程有威,長期投身科技業,和他一樣期待科技應用在教育,讓一流的教育,能在不分城鄉的平等狀態,影響下一代。

(原文網址: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8925?from=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