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融入國文課 跟著孔子、子路從論語中學情緒覺察

黃如昕老師長期著墨情感教育, 常將經典文學結合情感教育,並引導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如何調節情緒。

「如果今天子路是你國中時的好朋友,他向你訴苦說,他在高中班上遇到一些人際問題,你會如何幫助子路?」這堂穿越古今的國文課,是由國立高餐大附中國文老師黃如昕將SEL(社會情緒學習)融入教學,所設計出的「勇敢悲傷吧!從論語中學情緒覺察」課程。學生需要根據前幾節課從《論語》中學到的子路個性,推斷子路在這個情境下的「悲傷五階段」會說什麼話以及可能的反應,最後分組以短劇的形式呈現。

黃如昕表示,這堂課的開課背景,是因為近年從新聞上看到越來越多青少年有一些傷人或自傷的行為,根本都源自於孩子無法好好安頓情緒。「加上自己在教學,特別是擔任導師的過程中,常看到許多孩子因為各類的情感和情緒感到困擾,無論是與父母、同儕的關係,或是自身情緒的抒發,都讓我覺得情感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但這方面的能力卻沒有某一個科目可以教導他們,因此在國文教學的課程當中,常思考如何從文章中結合情感教育。

幾年前黃如昕曾經透過《孟子》的篇章,帶領學生理解同理心的運作,運用在導師班上,課後發現學生對於如何同理他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近期再發想新的《論語》教案。「《論語》當中有許多人跟人之間的互動,主要人物的情緒狀態在文本裡都有一些蛛絲馬跡。」因此希望藉由《論語》文章,說明情緒會影響行為,若不能理解情緒,任由情緒牽動而衝動行事,容易做出後悔的事。

學生從子路的篇章推論出他的為人及分析其性格的優缺點,再藉由日常生活的經驗分享,體會情緒對於自身行動的影響力。(黃如昕提供)

理解情緒的變化歷程

在教案的人物設定上主要有兩位,一位是孔子,另一位是子路。黃如昕說,子路衝動和豪邁的個性,跟青少年其實非常吻合,加上子路很重視朋友,青少年時期的孩子也特別重視人際關係,所以當他們在閱讀子路的篇章時,會想到跟自己的某些特質有點類似,套用到現實生活中的失戀、被好友背叛等情境,很容易產生共鳴。

而孔子的篇章裡,也有很多孔子面對悲傷的表現。例如「先進篇」中孔子對於愛徒顏回之死,以及「雍也篇」中,孔子去探望生病中的冉求等文句,剛好可以用來向學生說明心理學家庫伯勒.羅斯(Kubler Ross)提出的「悲傷五階段」:否認/隔離、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讓他們理解情緒的變化歷程。

閱讀《論語》當中孔子的悲傷線索,理解悲傷情緒的五階段歷程。(黃如昕提供)

「勇敢悲傷吧!從論語中學情緒覺察」的教案規劃進行四節課,前兩節著重於《論語》文本的探討,並搭配廣告及電視劇,讓學生更認識情緒變化的過程;第三節跟第四節則由老師設定日常生活情境,進行討論及影片成果發表,學生透過互相聆聽彼此的影片,進行互評,以及撰寫學習單,表達課程的反思與回饋。老師也會補充有關防範自傷與自殺的相關文章與資源,讓學生除了能瞭解自身的情緒外,當察覺自身或他人需要尋求幫助時,能有正確的方法與管道尋求協助。

學習情緒「暫停」的重要

SEL是由美國「學業與社會情緒學習協會」(CASEL)提出的概念,包含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處理壓力、同理與社交能力。從最基本的自我認識開始,瞭解自己的直覺反應、自我發展,再傾聽的情緒表達,最後與社會及他人互動合作。黃如昕表示,這個課程的重點著重在情緒覺察,雖然情緒教育包括覺察、表達、調節等面向,但覺察是第一步,如果一個人沒有先「在情緒裡暫停」,然後覺察,後面的事情不會發生。

透過這堂融入SEL的國文課,黃如昕除了希望學生能藉由閱讀《論語》,瞭解經典文化教材的內容與智慧,還能發現其實《論語》中的人物情緒與情感糾結和現代人一樣,拉近經典和孩子的距離,之後願意讀更多。「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讓自己情緒『暫停』的方法,也許是一杯冰飲料,或是深呼吸,唯有能在情緒裡暫停,才有機會去瞭解自己的內心。」

學生們透過《論語》文本閱讀與教師講解,歸納子路的性格特徵,進行發表與分享。

有學生分享過去和朋友相處時,曾因衝動而說出傷人的話,鬧得很不愉快,十分後悔,在課程之後,學生理解了遇到情緒時,讓情緒「暫停」的重要性。黃如昕發現,有的學生在遇到事情時,會開始多思考一下再行動;或是學生在討論學校事務,因為意見不同快要吵起來時,她便會適時提醒:「還記得嗎?我們在課堂上有學習過讓情緒『暫停』的重要性,現在讓我們先一起深呼吸,緩一緩,再繼續。」學生因為上過課程,便會更容易跟隨老師的指示,練習覺察,讓衝動的情緒得以舒緩。

在這四堂課最後,黃如昕也以學生們很熟悉的《桃花源記》做隱喻。當遇到情緒低潮時,可以想像自己正進到一個山洞,只要靜靜等待,讓負向情緒歷程走完,情緒就能慢慢回穩;就像在山洞裡忍住黑暗慢慢前行,最終都會走出洞口,豁然開朗。

曾任職於全球SEL權威的非營利組織CASEL、羅格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摩瑞斯.艾里雅斯(Maurice J. Elias)曾說,現在學校的課程排得都很滿,所以老師們會說沒有時間再加入SEL,但SEL不是一個額外加入的科目,而是融入課程中,隨時可以反思和啟動。在黃如昕老師的國文課,學生透過《論語》的陪伴覺察情緒的低谷,看到SEL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