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閱讀培養韌性世代,百本好書幫孩子度過情緒風暴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心閱讀計畫選出110本兒少心理韌性書目,鼓勵親師生透過閱讀,促進兒少韌性抗逆力。(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提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每年有超過70萬人死於自殺,且自殺已成為15-19歲青少年族群的第三大死因,心理健康問題已是全球當務之急。在臺灣,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資料,過去十年,臺灣25歲以上族群自殺死亡率皆有下降,24歲以下年齡層卻是逐年上升。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有感於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日益惡化,花了許多時間在課業上,卻忽略面對壓力與挫折、遭遇排擠時如何紓壓、處理情緒困擾,自2017年起推動「心閱讀」計畫,結合校園力量,幫助孩子透過閱讀,及早培養心理韌性及自我情緒調適方法。疫情前,已累積105本推薦好書,2023年更加強青少年適讀書單,補充過去書目中較不足的「霸凌」、「家庭關係」、「身心疾患」等主題,並新增「心理自助書」類別,從32家出版社564本書中,評選出110本有助於培養心理韌性的繪本、兒童故事書與少年小說。

「韌性」就像是心理健康的疫苗

這幾年有愈來愈多的國外學術研究都在提倡「心理韌性」(resilience)的重要性,resilience可以翻成「挫折忍受力」、「復原力」,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則將它定義成「韌性」和「抗逆力」。有韌性的孩子能夠探索自我與悅納自己,並發展優勢能力;能夠在面對或接受生活中的困境或危機時,調節情緒、分析原因、表達溝通,採務實思維與系統性方法解決問題。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張菊惠說明,「韌性」和「抗逆力」就像是心理健康的疫苗,施打過此疫苗的孩子,未來遭遇挫折或沮喪失落時,較能容易恢復平穩的心理狀態。

孩子能由閱讀中增強韌性與挫折復原力

國家衛生研究院〈2030兒童醫療與健康政策建言書〉指出,許多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始於兒童期,若能及早介入與治療,可避免日後偏差,並能有效節省社會成本。「閱讀」正能作為兒童情緒療癒與心理健康促進方式,並可增進情緒調適能力、心理韌性與提高挫折復原力及逆境自處能力,一般稱此為「書目療法」。透過書目療法,搭配適當素材,能協助兒童從負面情緒中達到認同、淨化及領悟,發揮情緒療癒作用,最終可提升心理韌性與挫折復原力,進而預防兒童產生偏差行為。

心閱讀選書委員、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兼任教授陳書梅指出,在閱讀的過程中,兒童可由書中角色人物的遭遇瞭解到,也有人遭遇過與自己相似的挫折,因而能引發共鳴與認同感;同時,跟著書中角色人物跌跌宕宕的際遇,兒童的心情會隨之起伏,並宣洩出積累已久的負面情緒。

最後,兒童可以由角色人物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態度,產生觀察學習效果,進而能勇於面對個人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如意事件;藉此,兒童更可以將心理壓力與負面情緒轉化成瞭解自我效能、照顧自我情緒,並強化其社會調適能力。

本次選書含括繪本、小說和心理自助書共110本,適合國中小學生閱讀。(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提供)

自我認同、情緒管理等七大類推薦書單

本次評選出的書單,主題涵蓋七大類:自我認同、情緒管理、同儕關係、家庭關係、身心疾患、失落分離、心理自助書。

推薦書單

完整書單可至心閱讀網站查詢

心閱讀融入校園,圖推教師、圖書館共同行動

國中小學生一天有長達三分之一的時間待在學校,同儕、師長的影響力可能遠多於父母,目前全國超過九十間學校將心閱讀書單運用在教學現場。臺北市萬興國小從故事內容出發,設計出不同遊戲來引導,由書香志工一週一次陪伴學生閱讀,強化自我認同、建立自信。例如透過《帶來幸福的酢漿草》,以及延伸拓印手作,引導孩子學習解決同儕間的爭吵,邀請孩子思考日常生活中有沒有想要道歉的對象,還安排小郵差幫忙傳遞道歉信給同學。

再興小學則是將書單融入自編的閱讀寫作課程,每一年級選定不同的主題書目。低年級著重情緒調節、同儕關係,從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建立面對挫折的方法;中年級重視自我認同、特殊身心內涵,藉由小說中角色的處境,啟動自省,能同理身心特殊者的處境;高年級則將重點放在家庭關係、失落分離,透過議題小說呈現的困境,引導孩子學習控制衝動,分析原因,進而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健康國小結合圖書館、輔導室與健康教育老師力量,進行全校性輔導,並在圖書館設置「心閱讀解憂百寶盒」專區,藉由書中的金句或關鍵提問,引發孩子的好奇,找適合自己的書來閱讀。新加入的金門縣金寧中小學,是一年級只有一個班的離島學校,引進教育部的「訪問教師」計畫資源,結合金門特有博餅文化,打開孩子主動閱讀的契機。

健康國小將心閱讀推薦繪本,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孩子認識情緒管理。(健康國小提供)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都需要學習情緒調適,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當孩子不願向外求助,或許一本適合孩子當下心境的書,能讓孩子找到出口。

(原文出處: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