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教育家網站資料照)
九月要準備開學了!你的班級經營重點是什麼呢?有哪些理念、原則又是什麼?學生進到學校,從早自習到放學,幾乎每件事都與老師的班級經營方式相關,讓家長明白老師的理念為何也很重要。面對小一、中高年級、國中,有許多不同的技巧和策略,一起看看翻轉教育網站上老師們的做法。
班級經營要經營什麼?
建立班規、教室佈置、選班級幹部、建立師生關係、班親會、參與校園活動⋯⋯班級裡發生的各式各樣事情,彷彿都圍繞著「班級經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許多老師為此投注許多心思。
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張民杰教授在著作《班級經營:學說與案例應用》中提到,班級經營(英文:Classroom Management)的意義指的是有效管理影響班級運作的人、事、時、地、物等各項因素。以教室內來看,班級經營與人際行為、課程與教學、行政事務、時間、環境等相關。此外,老師也要關心學校的整體策略,親師溝通,和外在的社區、社會等。
張民杰教授指出,班級經營的目的包含充分運用時間、讓學生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以及讓班級事務與學習運作順暢,班上同學有良好的互動,例如當學生對班級有隸屬感,他們不但會喜歡上課,也會形成團體榮譽感。此外,透過老師的提醒,能幫助學生學習自律,老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班級經營策略:用「時間軸」規劃、溝通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任教於小學的兩位教師賴秋江老師與林用正老師,在著作《小學教室的日常力》分享,老師若要掌握班級經營基本盤,可以跟著「一天時間」做規劃,從早上七點半上學時間、早自習到下午四點放學,思考時間軸上不同節點會發生的事,好做準備。
1.班級常規秩序教導:善用流程表、親師溝通
例如,午餐時間會遇到事就包含盛飯工作分配,盛飯規則,吃飯規矩、飯後清潔⋯⋯等,新接班的老師可以在第一次用餐日,多用些時間和學生模擬午餐流程,有些老師也會將午餐流程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熟悉。
兩位老師分享,跟著「一天的時間走」,能整理一些班級經營細節事項,而這份流程也能在班親會與家長分享,讓家長認識老師的帶班模式。走過一天的流程,能穩固班級基本需求,之後也能再加入其他班級規定,更擴大到「一週」來做規劃。
2.建立班級文化:定期檢視回顧
彰化原斗國小林怡辰老師先前出版的《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則是以一學年的學習行事曆來分享班級經營心法,如開學後一週到一個月,培養親師默契、並檢視學生的學習狀況,學期末進行回顧、陪學生看見自己的成長等。對應學期間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班級經營策略與重點(延伸資源推薦:期末反思評量表、期末回顧大健檢學習單)。
定期回顧班級經營希望培養出的能力,也是建立班級文化的實際方法。賴秋江老師提供
班級經營理念:結合你的原則,重點更清晰
孩子進入新的班級,家長多會好奇,老師帶班的風格如何,有什麼樣的班級經營理念?當老師自身有清晰的班級經營的想法、原則,在帶班與和親師溝通上,也會更有方向。
例如國中教師琪琪老師分享她的班級經營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適性發展,希望建立一個充滿信任感,讓學生感受到滿滿關心的班級;而這也是她認為班級經營能成功的原因,並能歸納為8個重點:
1.尊重但非平等
2.身教言教一致
3.包容體諒
4.平易近人
5.永遠相信學生
6.時時關懷學生
7.欣賞他人
8.親師合作
班級經營重要的七件事:七個好習慣帶入班級
另有學校推動自我領導力教育,將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七個習慣」帶入校園,成為學校與班級經營的方針。七個習慣分別是:
1.主動積極
2.以終為始
3.要事第一
4.雙贏思維
5.知彼解己
6.統合綜效
7.不斷更新
新北保長國小導入自我領導力課程後,學校有表演活動,便有老師開始和學生「以終為始」地溝通,表演的目標是什麼?大家怎麼做、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期待與想達成的事,練習時就更有主動性、更積極。
臺中外埔國小也將七個習慣帶入校園,推動品格教育,透過環境佈置搭配課程設計,將好習慣潛移默化在學生的校園生活中。例如教室張貼學生的使命宣言,學生在學期初訂定這學期想達成的目標,並自我衡量與目標的距離,督促自己前進,培養訂定目標的能力。
校園的七個習慣樹與教室裡的使命宣言,幫助師生品德更上一層樓。(圖片提供:外埔國小)
(原文網址: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8025?from=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