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影片如何融入課堂?以學思達教學為例

shutterstock

議課時,有位老師聽我說到小學數學可以融入洋蔥數學時,馬上接口說:「(雖然洋蔥數學如何好,)但是它像電影播過去、像流水一樣流過去,學生根本學不到重點……」其實這樣的看法,可以總結為:「雖然洋蔥數學如何好,但它有什麼什麼(缺失)……學生根本學不……」甚至還可以延伸並擴充為:「雖然線上教學影片如何好,但它有什麼什麼(缺失)……學生根本學不……」

在展開討論之前,我想先提出我的主看法:不論老師同不同意、認不認同,線上教學影片一直在不斷優化與急速發展,將來必定會成為教育的重要趨勢,甚至成為主流,它們會成為未來教師教學時的重要資源、得力助手,甚至很可能把老師取而代之。

很多老師以為教學影片不會取代學校老師,我的看法剛好完全相反,因為優質的教學影片其實很容易取代絕大多數「以傳統單向講述教學為主」的老師,原因很簡單,因為教學影片一旦教得比老師更好、更好趣、更好看、更精采,而且更專業,那老師還有什麼優勢,自認為不會被優質的教學影片取代呢?所以未來依然墨守陳規的老師,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學生知道,或上課時禁止學生去看這樣好的教學影片(這便是我常說的「教師壟斷結構」)。

所以,老師要學會如何與線上教學影片共處,更要學會如何運用、並深化這些線上教學影片成為自己的資源、助手與優勢,提升自己,同時培養學生走向全新的未來學習方式,才是教師的當務之急。

一個學思達老師,並不會輕易說:「雖然『線上教學影片』如何好,但它還有什麼什麼(缺失)……學生根本學不……」學思達老師反而會這樣想:「我可以如何運用『線上教學影片』,發揮出它的優點,並透過我作為一位教師的專業素養去設計、引導與安排,深化它的優點;同時,我也清楚知道教學影片的缺失,但透過我的專業去設計、引導與安排,可以避開這些缺失,甚至將缺失轉為優點。」

以開放心態面對線上教學影片

對一個學思達老師而言,線上教學影片,其實就是一種教學資源。既然是面對教學資源,學思達老師的專業判斷就會出現如下思維:

1、多接觸線上教學影片

要讓自己多方接觸,並瞭解各種線上教學影片(可汗、均一、洋蔥、Coursera、因材網……),不斷出現的線上教學影片與平臺,教師都要勇於接觸並瞭解,因為這些都是教師教學的全新資源。當一位老師這樣做的時候,他就會一直保持在未來教育的浪潮上,因為線上教學影片平臺會一直推陳出新,老師就要跟著這些新變化而探索、自學、自我更新。

2、挑選好的教學影片

哪些教學影片適合採用?不同平臺的教學影片,各有優劣,我如何選出最好的教學影片,在最適合的時間點和課程進度之間,提供給學生?

3、深化各影片的優點、迴避缺點

為什麼要使用這些線上教學影片?因為老師清楚知道,選擇出來的線上教學影片的各種優缺點,優點如:可以自主學習、重複學習、超前學習、補救學習、還教得和老師一樣好(或更好)等;缺點如:速度太快、填鴨數位化、解釋脈絡不同、對著影片學習過久便容易單調乏味等。最重要的是,老師必須要知道:播放的目的是什麼?知識點的目標又是什麼?透過全盤考量,甚至設計之後,再透過教師的專業設計達到深化優點及迴避缺點。

教學主體仍是「教師」

接下來才是如何使用線上教學影片的方法。有以下幾點要先思考:

1.何時播放:課前播放?還是上課初始播放?知識點之前播放?知識點之中播放?知識點之後播放?

2.播放時間長短:從頭播放到尾?還是只選擇其中一段播放?

3.播放形式:

公播:全班一起看。

組播:每組有一臺電腦或平板,各看各的教學影片。

各播:全班每個學生有平板,各自看自己的教學影片。

若全班都有平板,形式就有更多選擇,如各播可以同時穿插著組播和公播。

4.播放方法:是否暫停?是否回放?何處可以快轉?何處需要慢轉?何處可以直接跳過?簡單的說,可選擇的方法和方式太多了,運用時的變化就很多。

其實線上教學影片是客體、是資源,真正的主體還是「教師」,能讓線上教學影片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的也是「教師」。

影片融入課堂的多種可能

面對線上教學影片,學思達老師首先要想的是:我要採用哪一種影片較為適合(洋蔥、均一、因材網?還是自己錄的影片?)影片需要全部放完嗎?還是只放其中一段(之後再放另一部分)?放的時候需要暫停嗎?需要回放嗎?需要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或回答嗎?需要幫助學生深化、記憶或練習嗎?……然後再將思考和設計,全部融攝進入學思達講義即可。

情況1:

假如某一個數學知識點太難了,學生根本自學不來,但線上教學影片又講得很好,課堂融入就可以變成這樣:

線上教學影片→自學→思考→討論→表達→教師統整

情況2:

如果老師覺得應該讓學生先探索和思考,所以並不直接提供線上教學影片的講解,而是先提供問題和資料,讓學生自學、思考和探索,之後再用線上教學影片的講解作為核對,於是課堂融入可以變成這樣:

自學→思考→討論→線上教學影片→表達→教師統整

情況3:

也可以將線上教學影片的講解作為學生探索、理解完整後,最後再作為鞏固知識點之用,課堂融入就可以變成這樣:

自學→思考→討論→表達→教師統整→線上教學影片

這樣大家就比較容易明白,為什麼我說學思達老師聽到類似:「雖然洋蔥數學如何好,但是它像電影播過去、像流水一樣流過去,學生根本學不到重點……」心裡想的反而是老師可以怎樣去解決這難題的辦法:「我如何在學思達講義和教學流程中,設計出讓學生可以記起來、讓學生深化、讓學生有效學起來的各種方法……」然後經過教師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與嘗試,逐漸產生成效,甚至終於克服了。其實,這也正是學思達老師會充滿熱情與成就感的主因之一,來自於不輕言放棄、不斷嘗試、不斷挑戰,以及不斷突破。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則是,當老師經過專業判斷之後,覺得還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加上教師編出的學思達講義設計與引導,遠比線上教學影片的教學效果和效益更好,所以最後選擇不用影片。這樣其實也很好,因為裡頭有老師的專業判斷與創造。(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還是要關注各種不斷推陳出新的影片,因為說不定又有超越教師的驚人效果之教學影片出現;同時也必須考量學生如何重複學習的資源。換句話說,說不定可以並存共好)

但是,如果什麼都沒有嘗試,只看到教學影片的缺失,卻不願多方嘗試去克服看看,很快就回到自己的舒適圈。依照以往老師直接口頭講解的方式,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就這樣放棄,真的是最簡單又最不費心力的事,但對教師的成長和突破而言,真的是太可惜了。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線上教學力》,原標題:未來老師要會與線上教學影片共處,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