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次長葉丙成(左十)與教育部資料司司長吳穎沺(右七)共同發布「教育革新 AI助力」開啟數位學習新時代。
在AI全面改變世界的今天,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者、校長和家長需要攜手合作,推動個人化適性學習,確保孩子保有學習動機。在教育部資料司所推動的數位學習工作中,我們可以看見AI如何重塑教育的全球趨勢,及臺灣各級學校學習新風貌。
AI已經無所不在,親師生一起學習
今(2024)年9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巴黎舉辦「數位學習週」也正是全球關注的焦點。在這次活動中,UNESCO 正式發布了《教師與中小學生AI素養架構》(AI Competency Frameworks For Teachers And For School Students),強調AI素養應包括數位知識、能力、責任與態度。在當前AI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教育應以人為本,遵循倫理原則,將AI技術應用於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從理解、應用到創新,全面提升學習效果。
臺灣積極響應這一全球趨勢,今年同步上線了針對教師、校長和家長總共3類指引,期待三者能夠協力合作,共同幫助孩子在AI時代實現真正個人化、更適性的學習,同時支持學生社會情緒的發展需求(SEL)。
校長、家長、教師都是推動數位轉型的關鍵
教育部資科司司長吳穎沺表示,給老師的《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已經進化到3.0版。新版指出「數位教學不只是資訊科技教師的任務,而是每位教師提升學習動機與成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這意味著數位教學實務需要更重視診斷回饋與調整學習,並特別強調了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性,確保家長能夠瞭解並參與到孩子的數位學習過程中。
資科司首度公布的《中小學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提供家長瞭解AI趨勢與政策的機會,並建議家長與孩子一起討論數位學習的特色及風險,例如個人隱私、網路霸凌等議題,讓家長能夠支持孩子在數位學習中的成長。
截自《教育部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版》
若要打造「學生安心、教師專心、家長放心」的學習環境,校長在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今年,資科司也首度公布了《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期望校長能夠引領學校數位轉型,確保數位學習的成功,並促進學生的個人化學習。這份指引特別著重於教師的培訓和家長的參與,強調學校領導者在推動數位教育中的責任。
「國中小AI爭霸賽」年底開打,兩兩一組解決真實世界難題
此外,教育部也宣布小學到大學的AI教育新規劃。政務次長葉丙成自信表示,兩年後,臺灣AI教育會成亞洲國家的領頭羊。
教育部委託長期致力於偏鄉資訊教育的成功大學資工系教授蘇文鈺,今年底試辦國中小「AI爭霸賽」,並預計明年擴大規模為全國賽。
競賽鼓勵國中小學生兩人一隊參賽,用AI模型解決真實世界難題。葉丙成強調,參賽者不用花錢,更不需要透過補習來準備。希望未來它不只是全國賽,還能推展成全世界線上國際競賽。
此外,為優化所有學生學習AI環境,教育部最近開放就讀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機構(如:自學團體、自學機構)學生,使用臺灣學術網路(TANet)網域,全面提升體制外學生網域服務。
AI競賽小小高手PK魷魚遊戲,臺灣素養教育協會與成大蘇文鈺教授(左一)共同實現在偏鄉推動程式設計的成果,政務次長葉丙成(右一)也表支持。
23所高中搶先推動AI多元選修課
為提供高中與技高階段學生對於AI素養有深入瞭解且具備程式應用能力,教育部在113學年度第1學期,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副教授蔡芸琤、國立臺灣大學資工系助理教授張傑帆,共同規劃「高中AI多元選修課程」,內容涵蓋「AI與生活議題題緊密結合」、「理解並應用AI基礎概念」、「實作簡單的AI 模型」,由高中教師與大學教師協作,讓學生透過10個生活議題,如理財、旅遊、健康管理、影評等生活議題,理解AI技術的生活化運用,並搭配Python程式碼實作來理解 AI 技術的工作原理。
該課程以線上直播課程來進行,讓學生不分城鄉、都有均等學習機會。目前,來自23所高中(18所普高、5所技高)的學生參與此課程,修課同學都覺得本門課程相當有趣且實用,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並在課堂實作有所成果。例如學生設計AI機器人進行猜拳與聊天,過程中即使在面對程式錯誤時,仍能通過運用ChatGPT等技術工具來進行調整,進一步提升程式的效能。
為讓更多高中學生有機會選修該門課程,教育部預計於113學年度第2學期持續提供課程開授,透過大學教師授課引導高中學生共同學習,也讓偏鄉的學生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應用線上課程,和大學教授及其他學校的學生共同探求知識與應用實作。
大學「AI學程聯盟」4門跨校課,文科生也能修
教育部長鄭英耀宣布成立「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簡稱TAICA),推動跨校人工智慧學程,是國內大學跨校學分與學程跨選修與採認之創舉。113學年度第1學期計有臺灣大學等25所大專校院加入,開設人工智慧探索應用學分學程、人工智慧工業應用學分學程、人工智慧自然語言技術學分學程及人工智慧視覺技術應用學分學程等4類學分學程,並開設「自然語言處理」、「金融科技導論」、「機器學習」、「資料探勘與應用」及「人工智慧導論」等5門課程,修課人數並以2,400名為目標。
TAICA長期目標之一為國內跨校開設學程並相互採認,提供學生高品質之學分學程,由於5門課程難易度不同(部分課程係以英文授課),學生於修讀進程上需自行規劃外,也需考量原屬系所開設之必選修課程之時間,經統計各校加退選期限後之選課人數,本學期已有2,527名,已達原定目標。通過本學期試辦結果,113學年度第2學期預計增加開設6門課程,以利學生課程安排,逐年提升修課人數,希望3年後,學程修課人數上限能達到萬人。
葉丙成表示,之前參與泰國臺灣高等教育展,提出TAICA時,受到很大關注。期待TAICA的問世,讓AI學程資源普及到臺灣各大學,未來亞洲學生如果想學AI,也會把臺灣當成亞洲各國中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