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張慧瑩老師總在閱讀教室圖書館來回穿梭,忙著講故事、帶領學生閱讀繪本,她總是說,閱讀是高度鍛鍊孩子「學習能力」的過程。尤其,孩子閱讀故事書或小說這類純文字讀本時,相當於反覆演練「理解內容、前後文推理、提出概念」的過程。可以說,把一本故事書讀懂,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只增強,還能鍛鍊他們的學習腦。而在她所帶領的讀報教育中,也充分體現了這個概念。
張慧瑩老師(左一)帶領孩子進行閱讀活動。
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黃金期,就是現在!在2024年暑期為期五天的喜閱成長營中,我們看到孩子們透過反覆閱讀,孩子將可獲得過去不曾有過的真正的閱讀經驗,也就是閱讀並理解書本的閱讀。之後在碰到問題時,會分析問題之所在,都能找出關鍵要素,而且也會注意到很多關鍵性細節。為何反覆閱讀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威力,是因為他們已經超越完全掌握書中內容的程度,達到熟記故事結構的境界了。
有鑑於此,張慧瑩老師一年來在學校推動無數的閱讀活動,包括:
讀報教育
報紙是開闊學生視野及國際觀最好的教材,在閱讀營裡推動讀報教育,只因報紙內容多元豐富,每天更新。一份好報紙,如同內涵豐富的教育素材,提供課本所沒有的資訊。讀報教育就是用「報紙」當「課本」的學習活動,幫助小朋友學得更多,看得更遠,天天都能跟上世界快速變動的腳步。
讀報教育的好處是與傳統課本相比,把報紙當教材,具有「內容每天更新」、「取得方便、價錢便宜」、「緊扣現實生活」三大優勢。運用報紙各個版面、各種內容,可與不同課程領域結合。而且,閱讀報紙進行學習,具有「擴大學習領域」、「認識真實世界的運作」、「提升思考、閱讀、寫作能力」三大效益。學生透過讀報,得以掌握社會動脈,以及各個方面的新發展、新趨勢、新觀念,把學習領域擴大到教科書以外的世界。
不同程度的涉入,帶著學生進行不同的學習,從最簡單的「讀了」到「讀寫」,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
讀報教育
主題剪報
透過生活、國際新聞瞭解生活周遭及時事脈動,並藉由不同議題的探究,涵養公民的社會責任。進而利用剪報專題製作,培養統整、分析與圖文創作之能力,同時可跟同儕間做讀報的分享、討論,獲取不同的觀點與看法,最後更能認識多元新知並樂於分享、表達。
剪報首先的基本功是,基礎認識備好材料,其次,選擇剪報主題,再來收集素材,最後規畫剪報版面。做好剪報首先必須要知道,找出一篇你最有興趣的報導,整篇朗讀一次,查出不懂的字詞加上注音。接著,閱讀第二次,用原子筆劃出文章重點摘要。緊接著,閱讀第三次,用螢光筆標示出三個好詞和一個佳句。
然後,以刪除法摘要本篇剪報的段落重點,並用連接詞(首先、接著、再來、後來、最後……)寫出文章的「重點摘要」。同時寫下心得與感想:從這個故事我學到……;如果我是他……;日常生活中……。結合議題的剪報讓思考更加全面,用議題連接生活,統整並活化訊息,有閱讀、有思考、有分享,師生一起共好。
美國有句諺語:「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會了解。」張慧瑩老師希望透過讀報教育的推行,讓孩子能瞭解——學習不是為了尋找正確答案,而是主動去探究、去找資料、去想辦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