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入校園後,學生如何看待?美國教室第一手觀察師生回饋

國內外愈來愈多老師,選擇在課堂教學上應用 AI 工具,究竟 AI 能如何幫助老師?學生對於 AI 協作的看法又是什麼?是愈來愈依賴,還是逐漸能瞭解 AI 背後的風險?

圖片來源:123rf

在生成式 AI 大爆發的時代,該怎麼教學生AI?AI是否有必要融入教學內容?都是教師經常抱有的疑問。美國科羅拉多州決定大膽擁抱AI,州政府在 2023年末和民間AI單位共同合作,執行一項為期一年的AI教育計畫,鼓勵教師在教室使用AI工具,和學生一起邊做邊學「AI素養」。

究竟教師和學生對AI的看法有什麼改變?計畫即將屆滿一年,美國地方教育媒體《Chalkbeat Colorado》提出第一手觀察。

AI能幫助老師什麼?

「過去的上對下指派作業,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科羅拉多州教育局合作夥伴關係副總裁凱倫・坤貝克(Karen Quanbeck),接受採訪時指出,AI 工具可以重新塑造學生的學習體驗,甚至縮小學習差距。目前觀察下來,她認為AI在教育現場幫助教師最多的地方是:

《Chalkbeat Colorado》也觀察,教師普遍都對教室導入AI工具持開放看法,不僅課程更豐富,學生也能熟悉市面上的AI工具,了解如何和AI合作、深化學習程度;同時在不作弊的前提下,認識AI工具的弱點和風險。

AI工具如何應用於課堂教學?情境案例分享

1. AI輔助寫作: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

科羅拉多州南方高中(South High School)的閱讀寫作課,在教師莫伊塞斯・貝穆德斯(Moisés Sánchez Bermúdez)帶領下,導入名為 Magic School 的 AI 寫作輔助工具。

「雖然準確率不到百分之百,但AI幫我很多。」貝穆德斯指出,他會在 35 位學生的課堂上,讓學生在撰寫初稿階段參考AI工具提供的即時反饋,這樣一來,自己就有更多時間去引導初階或落後的學生。

貝穆德斯認為,一旦教師掌握 AI 工具的基本要領,就能節省教師大量時間,從設計課程規劃、評量模式,到撰寫或翻譯家長對話內容,教師可以多多嘗試在日常生活使用AI工具。

2. AI協作專題報告:學習查證資料來源

Crested Butte 高中歷史科教師戴利・尼可拉斯(Talley Nicolas),則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和 ChatGPT 協作。尼可拉斯說,在執行 AI 協作前,最重要的是取得家長同意。去年計劃尚未開始前,他先向全班家長詢問、取得同意,還驚訝發現,家長大多支持教室裡應該要教學生如何使用 AI,以及 AI 帶來的風險與限制。

尼可拉斯受訪時分享,ChatGPT 有利於學生發想專案主題企劃、提供一長串的想法清單,學生可以照著生成的清單執行。教師也要確保專案內容不能通通仰賴 AI 提供的學習資源,學生要親自搜尋,做進一步的文獻分析或研究。

最後,當學生提交和 ChatGPT 協作的期末報告或專案時,尼可拉斯也會要求學生一同繳交上課筆記、專案草稿和編輯紀錄,以證明學生親手完成每一步的工作,而非照抄生成式 AI 提供的內容。

「可以用 ChatGPT 完成的事情,就不要當成回家作業。」尼可拉斯也建議,簡易、制式化的作業應該限制在課堂上進行,由教師監督完成,否則很容易讓有意投機取巧的學生改用 ChatGPT 代筆寫完。

學生對AI課堂應用的看法大不相同

不過,並不是每位學生都喜歡和機器人對話。「我不喜歡 AI 給我的反饋,我想跟真實的人對話。」科羅拉多州南方高中高二學生茱莉安娜・格莉特茲(Juliana Gutierrez)說,每位學生碰到不理解的地方,都應該有資格向教師請教,或提供個人化的輔導,教師不應直接請 ChatGPT 做初步輔導。

南方高中程式設計教師傑夫・巴克(Jeff Buck)也觀察,學生在編寫程式碼時,多數仍習慣向教師或同學尋求建議,反而對 Magic School 給的修改反饋「不溫不火」,即便他個人相當支持AI工具導入教室,但幾節課的時間「不一定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AI工具的價值。」

但在巴克的課堂上,也有學生開始熟悉和 AI 工具協作編碼。專門學習程式設計的高三學生米米・金特爾(Mimi Genter)透過和 Magic School 協作,完成一份組織書店庫存的程式碼。金特爾指出,AI協作工具幫她快速找到程式碼的拼寫錯誤,並且提出輔助功能建議,讓她的庫存軟體執行更完善。

學生使用 AI 工具後,了解其存在風險、偏見

教師也期盼學生在使用AI工具的過程中,習得批判思考的能力。在完全中學 Aurora West College Preparatory Academy 一堂名為「AI Studio」的課程裡,學生透過和AI協作,親身體驗AI的爭議與風險。

國三學生安瑪莉(A’mariae)分享,她曾發想一雙可從涼鞋「進化」成運動鞋的智能科技鞋,但當她要求AI協作工具制定設計草圖時,草圖竟出現 Nike 商標,她才意識到單憑AI繪圖,恐有侵權風險。

AI工具不只有智慧財產權爭議,還可能帶有種族與性別偏見。安瑪莉說,她曾要求AI繪圖工具繪製醫生的圖像,結果顯示兩位年長的白人男性與一位白人女性;改為要求提供「三位白人少年」的照片時,也成功得到三位快樂的白人少年示意圖。但當她改為要求「三位黑人少年」時,系統卻只顯示出一張簡略的個人大頭照。

Aurora West College Preparatory Academy 的創新課堂技術總監安東尼奧・微傑爾(Antonio Vigil)說,教師在導入AI工具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AI提供的回答可能不正確,甚至帶有偏見。學生要在與 AI 協作過程中,透過過去累積的知識,對 AI 提供的答案進行批判思考。微傑爾認為,唯有具備批判思考能力,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而非被聊天機器人掌控的被動學習者。

當被問及如何處理AI固有的種族主義和性別刻板印象時,安瑪莉的不具名同班同學說:「我們必須訓練自己的AI系統。」在教師協助下,學生在教室頻繁接觸AI工具,不僅更了解AI的優勢及其帶來的高效產能,但同時,學生也親身體驗到AI引發的風險與挑戰。

(資料來源:Chalkbeat科羅拉多州AI教育計劃

(原文網址: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