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署補助高中職戶外教育 親近山海、走讀農業

基隆市八斗高中至珊瑚保種中心參訪。

108課綱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戶外教育」融合了歷史人文、學科知識、自然生態的,可以讓學習走入真實世界,培養孩子具備迎向未來世界的核心素養。為了推廣戶外教育的實踐,讓學生走出教室,體驗學習的多樣性與深刻性,教育部國教署113學年補助全國101所高中職學校,發展山野探索、博物館參訪、海洋教育、不義遺址認識及食農教育等課程,落實「向山致敬、向海致敬」政策,讓學習更貼近生活。

教育部於2024年11月發布《戶外教育宣言3.0》,以「讓學習走向社會永續—全民共創健康、平權、共好的戶外教育」為目標展望未來,攜手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業部、環境部、文化部等代表,一同啟動戶外教育3.0列車。

國教署說明,為讓學生深入認識家鄉,進而了解與守護自己的土地,國立仁愛高農結合原鄉地理環境與在地文化,帶學生至工藝館與泰安苧麻文化園區認識苧麻的基本知識、製作臘葉標本與拼貼畫,課程結合食品科學原理,引導學生運用苧麻製作原鄉料理,讓學生更深入認識苧麻的多元用途,學生也在校園農場、部落及周邊環境進行實地探索,進而與環境產生連結,加深對鄉土的連結。

國立仁愛高農進行創意食農教育,製作苧麻風味米香。

基隆市立八斗高中鄰近多處潮間帶,因此學校規劃「八斗海洋公民科學家種子培訓」課程,透過潮間帶踏察與戶外體驗,從「親海」到「知海」,最終「愛海」深化學生作為海洋公民的使命感,培養他們關懷海洋、守護生態的責任與行動力。

基隆市立八斗高中進行潮間帶調查。

國教署表示,戶外教育是五育均衡發展的重要環節,透過五感體驗,學生能更深入理解自然、生態與文化,培養環境責任感。未來國教署將持續擴大補助,深化地方文化連結,讓戶外教育成為學習新常態,並積極接軌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