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為北園國中小打造出第一條示範型通學步道,為友善通學環境立下重要里程碑。
為了讓孩子上學更安全、家長更安心,嘉義市政府積極改善北園國小與北園國中周邊的通學環境。透過中央補助的「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市府不只完善了人行步道,也規劃了接送區,打造出嘉義市第一條示範型的通學步道。
這項工程的完成得益於中央與地方各單位的通力合作。包括國土管理署、市議會提供經費支持,台電協助電箱移設與電線地下化,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則提供了臺灣杉邊皮材,用於鋪設步道空隙。在這次的工程中,嘉義市政府不只是鋪好一條步道而已,而是導入了多項創新設計,讓通學環境兼具安全、美感與永續理念。
校園圍牆退縮,騰出行人空間
首先,為了提供更充裕的人行空間,北園國中與北園國小主動將校園圍牆向內退縮,釋放出可作為步道和接送區的空間,讓學生上下學有更寬敞的行走動線。道路設計上,也同步進行了行人穿越距離的縮短與車道重新配置,使交通動線更合理,有效減少人車交錯的危險。
引入透水鋪面技術,增加行走舒適度
在步道材質的選擇方面,市府特別引入透水鋪面技術,不但能防止積水、提升行走舒適度,更能符合環保與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步道空隙的部分,則由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提供臺灣杉邊皮材,不但保留自然紋理,也展現地方生態特色。而為了夜間安全與美感考量,照明方面採用雙色溫設計的子母燈,柔和不刺眼,也讓步道充滿人文溫度。
夜間燈光照明採用雙色溫的子母燈,柔和不刺眼。
稻浪景觀設計,呼應校園周邊田園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護原有樹木並保持綠意,施工時採取雙階式人行道的規劃方式,巧妙避開樹根生長範圍,不破壞植栽健康。此外,北園國小校園圍欄更加入「稻浪」意象設計,呼應校園周邊的田園文化,不但美化景觀,也讓整體環境多了層在地故事性。
這樣的通學步道不僅考量實用性,更融入環境教育與生態設計概念,讓孩子們在日常行走中也能感受都市規劃與永續發展的精神。嘉義市透過這條示範步道,不僅展現市府推動友善通學環境的決心,也為未來其他校園周邊的改造工程立下標竿。
路燈基座地下化,讓人行道減少路障,也維持美觀。
此案總經費達3,627萬元,其中3,047萬由中央補助,地方則自籌580萬元。工程從2024年7月開工,預計2025年5月順利完工。
原本北園國中小只有在校門口設有零星人行空間,大部分孩子上下學都是走在靠近車道的馬路上,極不安全。這次施工範圍包括北園街、北社尾路、北社尾166巷與雙園街,全長約560公尺,步道寬度在1.5至3 尺之間不等。沿路設置無障礙坡道、休憩座椅,以及設計感十足的路燈與景觀欄杆,讓整體環境煥然一新,為打造友善通學環境立下了重要里程碑,也為未來其他學校步道的規劃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