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世代求學記憶 跟著臺史博「上學去」

特展邀請臺南長榮女中以制服走秀搭配校園歷史影像,呈現不同年代制服的樣貌

「噹噹噹噹~」該到博物館上學啦!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開展的「上學去:臺灣近代特展」把校園場景搬進了博物館,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透過豐富的簿冊、課本、掛圖、標本與模型等教育物件及趣味互動,邀請觀眾共同一窺近代教育發展歷史,也從中看見教育對個人、社會的影響,喚起跨世代的校園生活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覽展出的物件除了臺南市中西區協進國小、屏東縣高樹鄉泰山國小、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南大學視障重建與教育中心等學校的精采典藏,秋惠文庫、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借展文物,同時還包括臺史博自開館以來大量的民間捐贈文物。以今年度柯瑞吉先生捐贈案為例,柯家是臺南新化地區的教師世家,3500多件捐贈物件中不僅包含了時代的課本、筆記,還包括任教的相關紀錄文件與學校簿冊。透過相關內容,不僅能夠勾勒出各時代集體教育生活的景象,更能鮮明地窺見其中「個人」在教育現場的真實樣貌。

展覽開幕特別商請長榮女中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走秀與畢業紀念冊展演活動,由學生穿著跨越自清朝、日本時代到現今最新的校服,現場彷彿歷經時空交錯的感受,呈現出制服因應時代更迭的不同風貌。學生並藉由畢業紀念冊中出現的校園歷史影像,配合演出精彩趣味的橋段,展現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充滿青春活力與創意的一面。

展覽以學生的校園生活作息、教育生活歷程為觀看視角規劃,由「走進學校:成為我們中的我」為引,帶觀眾走入展場,探討近代教育如何透過定制的集體教育試圖培養國民共同認識基礎,並透過考試、任用等方式,建構出一套以學歷為評斷的新社會標準。緊接著的「打開課本:理想國民養成術」單元以教室為場景,則藉由大量的課本、教具甚至是動物標本與模型等物件,深度解析了近代國家如何透過掌握教育內容,針對不同群體設置的教育制度,把國民培養成國家期望的樣貌,而國民又如何憑藉受教育所獲得的知識與人脈,走出自己的路。

「揮灑青春:我的校園記憶」則集結了各世代常見的文具、參考書、筆記以及紀念冊等個人物件,透過操場的場景,展現升旗、上課、吃便當、社團、課外生活、畢業旅行等主題,希望觀眾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時代校園記憶,同時看見跨世代校園生活的共通性。同時,觀眾也可以點選現場的校園生活記憶庫主題地圖,看見日本時代學生在歷史時空中的校園生活樣貌。最後一單元「多年之後:我的未來不是夢」,則透過趣味測驗與開放式論壇,邀請觀眾一起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林崇熙表示,臺史博除了特展,也結合館藏畢業紀念冊與GIS地理定位建置了「校園生活記憶庫」,目前已完成臺南洲2000多張照片資料整理,未來也希望拋磚引玉,邀請更多個人與單位共同參與教育記憶的建構。

展覽即日起至108年4月14日於臺史博四樓第一特展室展出,歡迎觀眾踴躍參觀。展覽期間,將陸續推出相關講座、工作坊與手作活動等多樣教育活動,歡迎關注官網最新訊息。校園記憶庫(https://school.nmth.gov.tw)即起也同步上線,歡迎檢索。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