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國教署長彭富源,每天上班前桌上已排滿一疊疊待批公文,天天過著與時間賽跑的緊湊生活。楊煥世攝
108課綱今年上路,出身國小基層教師的新任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彭富源,面臨108課綱實施後,高中端是否都能開出足夠的選修課、國中新的科技領域師資如何補齊等挑戰問題。
今年49歲的彭富源,出身新竹縣關西鎮,皮膚黝黑、外型樸實,曾經擔任國小教師、苗栗縣和臺中市教育局處長。他在擔任臺中市教育局長期間,挺身和中央主管機關溝通,花兩年將學校評鑑和行政作業減量,讓當時現場教師有感度達到全國最高。
2018年12月25日,彭富源接任教育部國教署長,推動108課綱如期上路,並落實在每一所學校,是教育部未來10年的重點工作,也是一大挑戰。上任3個多月來,他做了些什麼?未來努力的目標還有哪些?以下是他接受《親子天下》專訪的內容摘要:
Q:上任後,國教署最需要優先處理的是哪些工作?
A:今年8月,新課綱就要上路,從國小到國中、高中教育現場,都會發生改變。我一一去各縣市,拜訪了11位教育局處長,拜託他們務必要「校校盤點」,確實去看每所國中小的情況,像是彈性學習、新住民語、資訊與生活科技這些新加入的課程,今年暑假過後能不能開得出課?目前準備得如何?有哪些做不到的問題?
用這樣面對面、個別化討論的模式,我已經走訪了全國一半的縣市,預計在4月底前,走完全國22縣市。像臺中市有310所國中小,教育局長對各校的狀況都要確實掌握。如果某國中提出打算和他校共聘一位生科老師,但這所國中的班級數、規模是夠大的,局端就可以要求今年的教師甄試中,學校必須開出生科老師缺,這就是「校校盤點」,也是地方主管機關必須做到的事。
我和縣市局處長的溝通,可以這麼具體,也是用實際行動展現國教署的誠意與決心。一方面讓大家更明白,108課綱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二方面也讓他們體會到這種國家型的政策,唯有中央與地方合作,才能夠成功。我也很認真的聽取各縣市目前試辦下來,發生的困難點在哪,中央可以視情況補助,但錢一定要用對地方,資源的挹注才可以更到位。
Q:在資源相對欠缺的偏鄉地區,如何協助經濟與學習弱勢學生,讓他們也能享有平等教育權?
A:這3個多月來,我也跑了25所偏遠國立高中,在新課綱降低必修、增加選修時數的精神下,我希望學校如果在開選修課時有困難,你要先講出來。我已經承諾會幫這些高中,組一個「共聘人才資料庫」,由國教署負責統整可運用的外部人力,協助學校解決開課的師資問題,而不是把校內老師的課一直往上加。未來高中生跑班選課,必須有多的教室可用,我們也會補助學校,把校內可用的空間重新整理、活化起來。
針對偏遠和離島地區,新學年起像是國中小資訊課,108課綱上路初期可能會有師資或設備不足的情形,教育部會補助經費,讓學校請業師來協同授課,也可以陪伴校內教師共同備課與成長;在離島地區,我們也會設立「資料教育及科技中心」,結合當地輔導團,為教師增能、為學生設計安排各式學習活動。像臺東縣目前就已經有3所中心,協助展開教師增能,預計在2年內補足新開領域的師資缺口。
Q:教師的配合意願、能否與時俱進,決定新課綱政策的成敗與否。國教署將如何激勵教師一起努力?
A:我們不能強制要求,只能一直透過縣市國教輔導團及各種研習傳遞,讓老師明白最新的國際趨勢是什麼,應該帶給孩子的能力又是什麼?
我常形容就像汽車原廠推出一個新技術,師傅要先學會,才能因應市場上的反應;如果有人買了你的車卻開不好,你該怎麼做技術指導?新課綱也需要師生試用之後給予回饋,針對現場有哪些需求,部裡就舉辦相關的研習。我們的師資一直在那裡,但需要更精進,包括即將新開的國中科技領域,和國小資訊融入各科教學,老師如何在教室內使用平板、互動螢幕?如何提升學習成效?老師必須要做很多功課,自己先學會新技術,消化之後再來研究,如何教好學生。
教育部要做的努力則是,盡量把每一所學校拉起來,提供更多養份給現場,並找學者專家來開發出學校需要的課程,把資源補上、課程輸送出去,也建置人才資料庫,讓學校知道去哪裡請人來上課;設備與師資同步,但老師的準備還是最重要,不管設備再好,老師不用,就沒辦法推動。
Q: 過去在臺中市教育局長任內,有效推動教育現場行政減量。現在到國教署,在行政減量上如何做到讓全國教師有感?
A:教師在新課綱實施後,要花更多時間心力參與共同備課、自編教材等等,為了讓老師安心教學,為教師提供穩定後援,就必須力推行政減量。
我在臺中市曾將學校評鑑項目由31減至6項,只要不是法律明文規定要做的,我們的老師就有權利拒絕,因此對行政減量這件困難又耗時的工作,可說是有一點心得。
我了解任何一個評鑑指標,都可能要動員全校老師去做,花掉太多不必要的心力。為了協助教師專注在教學本業,國教署會通盤檢視學校行政業務,推動評鑑簡化工作,盡量從現有教育資料庫中抓取資料,代替學校處室來完成大多數的文書作業;也要朝訪視與報表簡化、研習減量、公文數位化等面向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