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松山家商張美雀老師、廣設科學生陳彥芷、資處科學生林佳欣。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想留下什麼作為自己的紀念物?」
松山家商資處科老師張美雀設計了一堂別出心裁的網頁設計課,將生命教育融入其中,透過遺物的整理過程,讓學生提早思索死亡的議題,並在每個物件的故事中,感受愛的存在,再透過網頁,把愛說出來。
學生過世,引發對生命的思索
曾榮獲臺北市109學年度「百大菁英資訊科技應用人才教育獎」個人組特優的張美雀老師,總是在制式的網頁設計課程中融入不同的主題,讓學生有不同的啟發。這次的「遺物整理」涉及生死議題,光是教案就讓她想了很久,「我也很怕學生會覺得在設計靈堂啊!」張美雀笑道。
為什麼選擇這個一般人不太碰觸的主題?張美雀說,像她這樣高中高職年段的老師,很容易接收到學生過世的衝擊,18、19歲的他們畢業剛考上大學,騎機車不小心發生重大事故,一下子就走了,很讓人心痛。
因為這件事,張美雀查看了一下臺灣的青少年死亡率,發現已因自殺或事故而慢慢攀升,而在處理學生過世的過程中,她也有很深的感觸,生命稍縱即逝,到底要留給家人什麼?「之前參加一位學生的告別式,同行的都是他的同學,面對他的突然離世,他們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所以才想讓孩子們對生死先有想法。」
張美雀說,那次的告別式非常特別,學生生前的東西被整理出來,裝在小禮物袋中,讓想要留念的親友帶走,可能是寫作業的一枝筆,也可能是某個同學送的小飾物,大家透過遺物來保存念想。這是張美雀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告別式,也讓她很有感觸;後來她又看了韓劇《遺物整理師》,所以設計此課程,要孩子們思考人生要留下的是什麼,並透過網頁設計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想法。
七件遺物,從五感來尋找愛的存在
在一學期的課程中,張美雀先建構網頁設計的基礎能力與概念,然後在最後三週進入「挑選遺物」的重頭戲。她要求學生從五感出發,思考對自己生命有意義的東西,加以分類之後,篩選出七樣遺物,然後將自己的思考邏輯做成PPT投影片,再套用網頁版型,成為個人專屬的生命網頁。同時,張美雀也用了最流行的元宇宙GOXR技術,讓遺物的呈現從平面的網頁進入VR的立體空間,就像在布置展覽一般。
張美雀認為,設計教案上最費時的是引導,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什麼東西適合看,不會太狗血又能觸動學生,網頁技術反而不是最難的部分。她自己在寫的時候就覺得很難挑,不斷篩選才剩下最精華的七個。「我選了一條金項鍊,小時候家裡窮困,從小到大沒有拿過任何禮物,直到18歲那一年,媽媽打了一條金項鍊給我,這是第一個禮物,對我而言彌足珍貴。」她說。
在張美雀的引導下,學生們也從五感中找到方向。廣設科的陳彥芷說,她從來沒有想過遺物,或是幫自己整理遺物,剛開始侷限在具體的東西,留下可以保存的東西,後來老師提示從五感去結合,所以遺物就有可以有味覺、觸覺等。她選了精油燈、色鉛筆、黑糖糕、手機、小黃瓜、主日學、散步,發現每個東西背後都連結到家人的愛,尤其是姊姊的慷慨與照顧,令人印象深刻。
資處科林佳欣則從自己成長的時間軸來挑選遺物,其中最具歷史的是一條手鍊,這是外婆送的,她從出生就開始戴,直到戴不下了才取下來。而從她的物件看來,無論是「山間溪河的聲音」所代表的父愛,或是「冰糖燉雪梨」所代表的母愛,以及「回家的飯菜」所代表的奶奶之愛,都顯示她是個被幸福包圍的小孩。
張美雀說,每個學生在寫遺物故事時,可以看出他的環境與生活狀態,有些學生就會寫一死百了,對生命沒有留戀,死了就死了。也可以看得出這些孩子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誰,有的是家裡的姊姊或哥哥,而不是父母,有的是很強調家庭之外的某個成員。張美雀記得有個體育班學生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球鞋,因為他就是靠著球鞋找到生命之路。
廣設科學生陳彥芷用平板觀看網頁與VR設計。
資處科學生林佳欣則用電腦來製作與設計。
用策展的邏輯,設計網頁和VR空間
選定了遺物之後,接下來就是轉化為網頁和VR空間了。林佳欣說,這是第一次接觸生死議題,也有點像是尋找童年美好回憶的過程,最後的目標是把它變得「可視化」。
由於網頁是固定的模板格式,因此技術並不難,而PPT上的文字就成為網頁的物件說明;至於VR的虛擬空間,她便打造出一個家的內部場域,牆上放著四張物件的照片,就像布置家裡的感覺。
陳彥芷則設計出一個像展覽會場的空間,並且串連了班上五個同學的場域,進入之後便可以一直往下探索,同學可以跨域進到空間交談,還可以導覽作品,用VR頭盔看更有沉浸感,非常有趣。
透過遺物整理的過程,張美雀希望引導對生命進行省思,整理出自己想留下給親朋好友的美好回憶是什麼,或者透過遺物想傳達什麼樣的理念,進而學會尊重與愛惜生命。「生命的課題很難,我們可以先從感受愛開始。」
資處科學生林佳欣所設計的VR虛擬空間,遺物以畫作的方式掛在牆上。
陳彥芷以大圖播放的方式呈現物件,並串連了班上五個同學的場域。
廣設科陳彥芷所設計的線上遺物箱,展示了七件遺物,並說明它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