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所公辦民營藝術學校,蔦松高中首次參賽便獲教學卓越銀質獎

雲林縣立蔦松藝術高中

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藝術學校——雲林縣立蔦松藝術高中,日前喜獲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團隊銀質獎殊榮,這項獎項被譽為教育界的奧斯卡,讓該校燃起了更強烈的教育熱情。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蔦松藝術高中首度參賽,初試啼聲就成功入圍並獲得獎項,為該校的教育成就再添光彩。

農業大縣藝術墾荒,十年篳路藍縷

雲林縣素以農業首都聞名,蔦松位於雲林縣水林鄉近海的偏鄉,夏天有炎炎烈日、冬天有刺骨北風,方圓五公里內更是難尋一家便利商店,仿佛是個安靜的鄉村小鎮。然而,在這個偏遠、荒僻的田野中,卻隱藏了一座亮麗的「公辦民營」藝術中學——蔦松藝術高中。

蔦松國中曾經面臨廢校的危機,在民國102年的轉型後,成為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藝術學校。起初,學派觀念的碰撞、人與人的磨合都倍感困難。大雨天,擺滿水桶的畫室成為師生共同的記憶,面對校舍空間的不足,歷經五次以上的大遷徙,大家捲起袖子、抱持著憧憬,一起打造學習園地。

108年,蔦松國中升格為含國中部和高中部的完全中學,成為雲林縣第一所藝術高級中學,學生數也從不到40人增加到最多時超過420人,目前則維持在330人左右。經過多年的磨礪,老師們看到學生經過扎實基本功訓練而獲得技術與心性的成長,透過古典藝術的教學成果,蔦松藝術高中備受各界驚豔肯定。

校長張凱瑞在獲獎感言中表示,「112年度教學卓越獎」,由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推薦進入全國複選,蔦松藝術高中在全國賽27個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八個得獎團隊之一。從年初開始備賽,最大的難題無非是如何將古典美術教育這個龐大的體系濃縮改寫,付諸於文案架構中。

蔦松藝術高中初試啼聲就成功入圍,並獲得教育卓越獎銀質獎項。

基本功訓練為本,融入品德教育

張凱瑞表示,美術科以學院體系的基本功訓練為本,融入品德教育、提升內在修為的修煉文化,為的是培養出術德兼備的美術人才。藉由轉型「公辦民營」的契機,老師們帶著「古典藝術」來到偏鄉扎根,卻也難免面對「困境」。

「藝術的心領神會必須靠引導,且難以速成,道德的建立更要抵抗外在誘惑,持之以恆的態度在於潛移默化。尤其身在速食時代,細心舆耐心不易培養,學校必須與功利主義抗衡。」張凱瑞說,蔦松的古典美術追求純真、純善、純美的藝術境界,藉此培養孩子優良的品格和內在修為。透過方案讓孩子在技術和品德上獲得提升,並能以藝術對社會產生正向的影響力。

蔦松借鑑西方學院派美術教學,強調專家示範、實作練習、團隊學習和反思,將品格教育內化在技藝中,並融入晨光活動、生活教育、藝術活動、閱讀活動等多元課程,引導學生對品德的重視與實踐。

蔦松藝術高中的VIRTUE創新教學模組。

同時,蔦松設計出獨特的VIRTUE創新教學模組(Visual、Input、Relate、Try、Unify、Evaluate),以六個步驟,建立具情境服絡化的素養學習體系,將教學方法課步驟化,不僅能夠獲得知識、習得技術,更能夠在成長中涵養內在,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

以九年級為的「人物畫出生命」課程為例,學生藉由與模特兒的對話,感受不同年齡層模特兒的生命故事和精神,呈現具有內涵和情感共鳴的人物畫作。課程包括:

十幾年的辦學歲月,從發跡偏鄉,到今天為教育界、藝術界展示了古典美術教育在臺灣的可能和成果。張凱瑞認為,這些成果已說明蔦松的辦學不單是地方小校的翻轉或文化流派的傳承,而是傳統文化正在被復興。社會大眾在發掘古典藝術的意義,在回首傳統文化中,重新看見那些珍貴的道德價值,以及啟迪人心的美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