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術班的生物課很奇特!竟把郎世寧和SDGs聯想在一起?

新北市永平高中生物老師陳祥導入各種科技與議題,讓美術班的生物課很不一樣。

高中美術班同學上生物課時,每每總是打瞌睡,生物科老師陳祥總是投以同情的眼光。為了讓美術班學生提起興趣,陳祥近年研發出許多有趣的教案,不但結合故宮郎世寧筆下的〈十駿犬霜花鷂〉、生成式AI Bing技術、Rakugaki AR,甚至帶領同學探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讓生物科鍍上滿滿時尚的科技感,學生上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每堂的課程內容也讓同學更加珍愛土地環境,傳遞永續生活的正面意義。

「高中生物的題材很硬,學生對粒線體毫無興趣,直接上到打瞌睡,這時我都會請同學多加忍耐,但是上到恐龍等演化題材,學生就興致勃勃。」陳祥說,他的課程都是以有趣為出發點,很多美術班學生害怕生物課,他就引導學生去探究生物裡的藝術。

「每個生物都自帶美學元素,例如DNA裡的雙股螺旋,或是蝴蝶翅膀的顏色與造型等等,都是造物者的藝術。」陳祥在課程設計上很注重引導,不會一股腦拋出太多資料讓學生囫圇吞棗,課程內容也是引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習動機。「希望他們能把興趣與專業結合,這樣課程上起來才比較有趣。」陳祥說。

從故宮郎世寧畫作到AI模擬畫風

以故宮郎世寧畫作為主題的教案為例,這堂課讓學生去探究郎世寧畫筆下的獵犬姿態與生物特徵,再讓學生去探究郎世寧的〈十駿犬霜花鷂〉與五代〈胡瓌回獵圖〉。美術班學生很快能分析出〈十駿犬〉講究筆墨技法,而〈胡瓌回獵圖〉則著重意境與氣氛。

陳祥說,郎世寧是義大利人,卻到滿清的宮廷裡來畫畫,而他的名畫〈十駿犬霜花鷂〉裡繪有許多西方獵犬,畫中蘊含的典故已讓課程相當精彩。

故宮文物月刊封面上的郎世寧畫作〈十駿犬 霜花鷂〉。(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

「滿清是馬背上治天下,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征戰時有獵犬救了他,後來建立帝國後,上朝時都有獵犬伴其左右,宮廷裡還專門設置了『鷹狗處』。」陳祥在課堂上介紹清太祖為何對獵犬情有獨鍾,甚至還引入時事梗,以圖文對照的方式,介紹一名網友發現自家狗狗和〈十駿犬〉裡的乾隆愛犬「墨玉螭」一模一樣的趣聞,然後一步步導引學生走入AI的世界,請學生利用生成式AI技術繪製出一幅郎世寧畫風的獵犬圖。

陳祥運用Bing所生成的獵犬圖,具有郎世寧的風格。

從生物跨界到人工智慧AI,陳祥順勢介紹世界上AI的最新發展趨勢,比較Bing Chat與ChatGPT的異同,以及這種新興科技的潛力及應用限制,讓同學們在進一步的實作時能更加得心應手。而Rakugaki AR的加入則能讓同學繪製的狗狗靈活跳上桌面,讓課堂上充滿歡笑,整套教材貫穿今古,結合藝術、生物與科技,趣味性十足,令學生大呼過癮。

Rakugaki AR能讓平面繪製的狗狗靈活跳上桌面。

郎世寧中西合璧的畫風,與SDGs產生聯想

不只成功在教材中融合生物、藝術與科技,陳祥還讓郎世寧穿越到現代,與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接上線。

他對學生拋出幾個近乎哲學思考般的問題,例如:「郎世寧結合義式與中式美學繪畫技法,這樣不中不西的組合,從聯合國SDGS 10『減少國內與國家間不平等』的理念來看,是利還是弊?」而對於皇帝命令宮廷畫師向郎世寧學習西洋繪畫技法,又讓郎世寧學習中國傳統畫法,「是否符合SDGs 10:減少不平等和確保不讓任何一個人落後」之目標?

如此的大哉問,倒也難不倒美術班學生,每位學生在試卷上振筆疾書,有的同學認為郎世寧讓兩種原本並不相干的藝術形式得以結合,因此是「利」。也有同學持相反意見,認為中西合璧的畫作如同「糖與鹽」,一種是講究寫實與立體,一種是講究精神上的描繪,兩者相結合以後,「第一口新奇,第二口則沒了興致。」

大清帝國符合SDGs永續目標嗎?

而究竟皇命下的中西藝術交流,有沒有達成SDGs解決不平等與落後的目標呢?同學勇敢提出個人見解,紛紛認為中西繪畫僅有技法及文化上的差異,文化與藝術無優劣貴賤之分,而現代的SDGs更在意的貧富以及身份地位不平等的差距,展現了獨立思考的評判精神,讓陳祥大加讚賞,在試卷上留下「Excellent!」的評價。

「美術班學生的學科通常比較弱,所以我會給予學生較大的發展空間,讓學生可以自己掌握。」例如期末考時,陳祥出題80%聚焦生物科內容,20%是開放性問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學生不用擔心被當掉這件事。而除了類似故宮或SDGs這類的延伸題材,陳祥也會讓美術班學生涉獵海洋資源保育議題,例如設計生態標章、演出卓别林話劇、探討永續城鄉課程等等,讓生物課的內容五花八門,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有如此有趣的教案,哪個學生不會愛上生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