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經營技巧——用「怎麼辦本」教出成長型思維

班級經營技巧——用「怎麼辦本」教出成長型思維

當學生發生問題時,老師要做的是引導他們優先面對並解決即將遇到的問題,事後才是去思考如何不再犯錯。資深教師蔡孟耘(小壁虎老師)提出「怎麼辦本」和「引導語小卡」作為示範,讓學生在面對失誤時,能擁有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成長思維。

導師要引導學生成為可以自主思考的人

「老師,我的衛生紙用完了。」、「老師,我忘記帶餐盒了。」、「老師,我的橡皮擦不見了。」

這些「老師……」每天都得重複出現好幾次。有的學生是偶爾出現一次;有的則是經常性的忘東忘西。很多學生對於自己的東西不見或用完了,完全不知該怎麼處理,回問他們那該怎麼辦?就只是聳肩或呆呆傻笑。

導師在教室裡要接收學生們好多生活上的問題,我們就像是學生的另一個父母一樣,除了教導課業也要照顧他們的身心,更要引導使之成為可以自主思考的人。

我是個迷糊且記憶不佳的人,從小到大忘記帶東西的次數真的是數不清。還記得剛上小學時,有一次忘記帶膠水跑到爸爸教室(家父是國小老師)求救,那時候他只對我說:「沒帶膠水你可以誠實跟老師說,或是先向同學借,也可以想想其他辦法,但是在學校我不是你的爸爸,所以幫不上忙。」哇,真是冷酷無情!不過,我非常感謝他當時給了我自己負責的觀念,雖然之後我還是經常迷糊,但也開始學習想辦法解決。

「為什麼」不是重點,「怎麼做」才是目標

「為什麼你沒有帶餐具?」

「因為媽媽忘記幫我帶。」

「為什麼你的橡皮擦經常不見?」

「……」(聳肩)

當學生忘記帶東西時,我們經常會這樣問,不過學生的回答卻總是讓人無言且更加生氣。角色換到自己身上,當我們忘記帶東西時,有辦法回答上述的問題嗎?忘記帶就是忘記了,如果記得的話就一定帶了啊!當我們發現忘記帶的時候,會做什麼事呢?應該是開始想該怎麼辦,而不會一直問自己為什麼忘記帶吧!

同樣的,當學生發生這樣的狀況時,老師要做的是引導他們優先面對並解決即將遇到的問題,事後才是去思考如何不再犯錯。人是很容易推卸責任的,學生怕被罵時自我保護機制總是先啟動,說謊、怪罪他人等等,這些都很常見。當學生忘記帶東西,我會用以下的問句引導他們:

讓問題呈現在眼前並預先想辦法,這樣的方式才能真正讓學生知道如何負責任。學會面對並思考問題後,我會請學生再想想這幾個方法哪些是比較可行的,然後排出嘗試的順序,就交由學生自己去處理。

這樣的過程有時得花一些時間,我會將上述的引導語印成小卡,讓學生將想到的方法列在旁邊,具體將方法寫出來和只放在腦中想是不同的,寫下來就能更具體的去實踐。

但是,老師的時間真的很有限,如果每個人都要按這樣的流程處理,是不可能的。那就讓比較有「經驗」的學生成為這類問題的小助教吧!

先將引導語小卡放在小盒子裡,只要有人出現類似的情況,就請他去找「怎麼辦」小助教,小助教按照小卡上的引導與這些同學對話,遇到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才會到老師這邊來。「怎麼辦」小助教人數會越來越多,甚至一陣子之後就不用小助教了,遇到問題的人可以自行取用小盒子內的引導語,自問自答自己解決就好啦!經驗多了也可以不用取小卡,腦內自然形成問題處理流程,這才是老師想要的最終目標。

這樣一來,學生們學到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小助教從經常因為這種事被罵的層面,爬升到會思考並指導他人的角色,「怎麼辦」小助教們還學到重複練習、幫助別人的方法,重建自信心又有成就感,真是一舉多得!

比百科還好用的「怎麼辦本」

有一次下課我正埋頭改作業,聽到「怎麼辦」小助教說:「同樣的事情我已經說幾百次了⋯⋯」原來有很多事情一直在不同人身上重複發生,導致小助教得重複引導不同的人,我心裡忍不住竊笑,幸好有他們分擔,否則這些事都要老師來做。

我想起大學時在一家餐廳打工,員工休息室裡放了一本手冊,裡面一頁頁的流程圖說明遇到什麼問題該怎麼處理。於是我想到可以來做「怎麼辦本」啊!將有「固定流程」的「怎麼辦」步驟寫進本子裡,通常是一週大概會有不同學生出現數次,且沒有涉及個人行為的問題,例如:忘記帶便當盒、衛生紙用完等。

當學生告訴我:「老師,我沒帶尺。」我就請學生去看「怎麼辦本」。然後,請他們自己按照本子上的流程執行解決。時間久了,每當遇到狀況,學生就會自動去翻閱「怎麼辦本」,找解決辦法。執行到最後,學生還會自動去添加「怎麼辦本」裡的內容,變成各種「怎麼辦手冊」,非常有趣。

圖中的「怎麼辦本」為蕭名均老師的回饋分享。

圖中的「怎麼辦本」為蕭名均老師的回饋分享。

親師合作戒除健忘症

學生忘記帶東西時很常用「媽媽忘記幫我帶」來作為理由,或是想要打電話回家請家人送來,但是這些都不是對自己負責的方式。所以我會給方法,讓他們學習「如何才不會忘記」。

而家長端的溝通也是需要的,我會先跟家長電話聯絡,請家長扮演「放手」的角色,如果接到希望幫送什麼東西的電話時,不要急著答應,可以說明正在上班或手邊有事所以無法協助,請孩子找老師想辦法。爸媽可以偷偷跟老師說,但不要讓孩子知道,避免孩子依賴家長出面解決。

如果遇到嚴重的失誤,例如影響活動參與,我也會先跟家長聯繫,表明老師的做法會是「就這樣吧」,讓孩子知道該對自己負責。像這種狀況家長一定會擔心,所以安家長的心很重要。

雖然老師表面上鐵面無私,似乎不容妥協,但在做法上還是需要陪同孩子,陪著他們去承受因為失誤帶來的痛苦,並在當中引導,共同尋求解決方法。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CEO思維的班級經營術》,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網址: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037?fromid=eventend&id=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