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林高中「黌樓劇坊」成果斐然,彈性學習發掘自我

行政院院長卓榮泰及文化部長李遠親自到場,為員林高中黌樓劇坊的演出加油打氣。

「年輕人的內心世界,不演出來誰懂?」員林高中黌樓劇坊在今(2024)年的「花様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競賽」中,以《Still-life 俱樂部 分會編號2006-2008》鼓舞學子們用言語與肢體說出內心話,吸引了行政院長卓榮泰和文化部長李遠特別前往觀賞。校長楊豪森表示,除了五次蟬連全國第一的黌樓劇坊之外,學校也認真落實108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希望能幫助學生發掘自我,找到自主學習的方向。

黌樓劇坊,書寫學生一頁青春

黌樓劇坊成立至今已有24年,每一年都會集結對戲劇具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們,進行年度的成果發表演出,每一次的演出都是自編、自導、自演,是所有人傾盡全力的成果。尤其參加花様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競賽成績優異,23、24屆總計榮獲《全國第一》、《創意劇本》、《最佳導演》、《最佳宣傳》、《最佳網路人氣》、《最佳舞臺監督》等獎項,去年五位演員皆獲最佳男女主角提名,更寫下創團紀錄。

員林高中「黌樓劇坊」2023年參加花様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競賽獲得全國第一,前排右一為校長楊豪森。

校長楊豪森表示,員林高中的學子不僅注重課業的發展,更希望同學在多元社團裡發展自我的興趣,其中戲劇社團更是學生期待進入的首選。黌樓劇坊其實已跳出社團定義,成為「校隊」的代表之一,不但得到校友會的經費支持,還有全國僅有的實驗劇場可運用。劇團老師除了追求演出的精進,也透過劇場技術工作來培養團隊精神,使同學們學會觀察與發想、面對並解決問題,而這些經驗都將成為人生中重要的一頁。

近幾年來,黌樓劇坊已培育出具備戲劇潛力的孩子,在大學投入相關科系我興趣,甚至也促成多位校友成為導演、編劇的新生代。楊校長說,劇團的老師很辛苦,因為孩子來來去去,他們不會強迫孩子留下來,但是在劇團的時候一定會認真陪伴。「戲劇要花蠻多時間,寫劇本、排練、比賽,我們鼓勵學生完整經歷這段過程,學到的會多更多。」

楊校長說,進劇團的孩子們其實不一定以戲劇為發展方向,例如去年的其中一個演員是實驗班的學生,升高三之後就離開劇團,專心準備理工科考試;也有學生出國到加拿大交換學校唸書,回來臺灣之後,半途加入黌樓劇坊參加全國比賽。「孩子有自己的選擇,不論在劇團的時間長短,這段養分對孩子來說永遠都在。」

黌樓劇坊的指導老師黎映辰強調,這是一個素養的培訓,沒有要為升學做準備,而是培養孩子對於人文的敏銳度,例如人權或社會議題。以去年的主題「適性揚才」為例,孩子在編導演的時候,對自己的適性揚才會更在乎,也更努力找到自己的興趣。「劇本都是他們用自己的話去講的,孩子演的就是自己的狀況。」

黌樓劇坊同學利用學校實驗劇場,從寫劇本、架設舞臺燈光、排練、製作道具等皆由老師帶著學生一手包辦。

彈性學習時間,探索自主學習的開始

除了黌樓劇坊之外,員林高中也認真落實108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楊校長說,學校非常重視三年內完成18小時的自主學習計畫,目前一個年級17班,三個年級51班,孩子們從高一進來之後,學校就安排不同領域的東西讓他們接觸。這項工作由圖書館、輔導處、學務處共同負責,可能帶學生外訪募集發票、參觀家扶中心、老人院或醫院,或是舉辦講座生涯規劃,圖書館的活動更多元,以自主學習為方向,引導孩子們思考自己的計畫。

楊豪森校長表示,學生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做計畫,至少在二年級上學期滿足18小時的彈性學習時數,這段期間有老師擔任教練,提供研究方法,引導孩子真正自主學習,不是只有塞東西湊時數而已。國英數社自五大領域至少有四位老師帶領,若孩子的興趣更多元,還會邀請大學老師協助。

「找到自己的方向很重要啊!」楊校長說,員林高中的新生報到有兩個作業,第一個是「拜訪心中理想的大學」,第二個是「拜訪你有興趣的行(職)業」,為的就是點燃學生心中的那一盞燈。最近,真的有個學生去了臺大電機,還拍了照片給校長。楊校長笑道,當然他的成績可能和臺大電機還有一段距離,但當這個學生告訴校長想考臺大時,校長室同仁立刻買了四個臺大的書包,送了一個給他。「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楊校長說,高中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帶孩子找到他適合的路,一旦孩子找到了路,相信他自然就會認真讀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