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七八九年級教養對策:導師可以引導家長的親師溝通

過往教養書聚焦父母怎麼教養和溝通,現在父母反而要先求生存。國中老師洛洛老師分享國中七、八、九年級教養心法,幫助導師、家長與國中生從對立變隊友。

國中生怎麼養?洛洛老師分享七到九年級教養對策。黃建賓攝

現在40歲以下的父母,升高中時都是通過基測,基測用PR把學生成績切成100等分。40歲以上的父母,就可能還是聯考世代,更是差一分差了一個志願、甚至沒有學校念⋯⋯基測和聯考世代父母,對於會考時代升學生態不是那麼熟悉。現在的國中會考的考試壓力還有面對的挑戰很不一樣。

洛洛老師從國中老師的角度,告訴國中生家長學生真實最需要的支持和教養地雷區有哪些?

洛洛老師在國中任教逾10年,目前每天和國中生相處,前年出版《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很多國中生父母覺得深獲我心。洛洛老師是臺師大國文系,政大國文研究所畢業。

洛洛老師書的標題切點反映了時代:以前的教養書教青少年父母怎麼教養、怎麼溝通⋯⋯但現在父母則要先求生存。

透過洛洛老師的眼睛來看看現代的國中生,他們最需要的大人是什麼模樣?在一旁心焦的父母可以做點什麼事情呢?

Q:從國小升上國中,國中七年級的學生們在學習上會遇到什麼樣的重大轉變?家長在這個階段應該如何陪伴孩子?

洛:國小到國中的課業難度有明顯落差。許多孩子國小時期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可能習慣依靠安親班或綿密的考前複習協助hold著成績,但是到了國中,一切要靠自己卻無法應付。我舉一個例子是,一位學生國小考前十名,國中卻變成倒數前十名,因為他說:「回家後仍然只是滑手機,以前國小時也是如此,」大人一聽就知道,這位學生,沒有調整學習方法,到了國中自然應付不來。

國中需要孩子自主安排學習進度,而這需要時間培養。家長應協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非僅僅依靠外力。

Q:以上這個例子,老師是如何發現學生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或困難呢?

洛:主要通過學生的聯絡簿和小日記來觀察。學生們常在日記中流露出挫折感,例如提到以前成績不錯,但現在卻變差了。老師就可以主動關心學生,但不要直接指責,而是以關懷的態度引導學生分享自己遇到的問題。

他們其實會在小日記裡面,從裡面就可以發現一些端倪或蛛絲馬跡。他們其實就會講說,喔,我覺得以前的成績還不錯,可是為什麼現在會這樣?他們其實自己也會有很重的挫敗感,這些裡面都可以慢慢的去發現。

Q:如何有效地與國中生溝通,避免他們產生防衛心?

洛:與青少年溝通時,避免帶有評判的語氣。例如,不要直接指責學生的低分,而是以關心的態度詢問發生了什麼事,並尋求共同解決問題的方法。青少年很敏感,帶有指責意味的溝通容易引起防衛心,而以關懷為出發點的溝通則能更容易獲得學生的信任和配合。

Q:八年級是國中學習生涯的關鍵階段,可能要開始探索,對哪一種類型的高中感興趣,學生們在這個階段會面臨哪些挑戰?

洛:八年級的課業難度會進一步提升,尤其理化科是許多學生感到頭痛的科目。此外,八年級開始會進行生涯探索,讓學生接觸不同職群,提早規劃未來升學方向,避免九年級才匆忙決定。 提早生涯探索能讓學生更早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並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怎麼樣去陪伴孩子,首先第一個是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常常會不太理解就是我為什麼要這麼認真考到好學校啊?好學校怎麼樣叫做好?這個好是一個很籠統的東西嘛,跟每個孩子都說你要考上第一志願,對有些孩子來講,他覺得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嘛,我既然不可能考上第一志願,那不然就算了。所以要跟孩子去討論一下,我們大概有哪些的目標學校。

Q:八年級的生涯探索活動對學生們的幫助有多大?學生們參與度如何?

洛:國中階段的社團活動更多是老師開設課程,學生選擇參與。參與度不如高中高。社團活動可作為敲門磚,讓學生初步了解興趣,但深入學習則需要學生自主探索,例如,一位學生對繪圖感興趣,除了參加社團外,還會自學電腦繪圖並接案。學校的參訪活動能幫助學生更了解高中職的不同科系。沒有找到興趣也沒有關係,但是若能並幫助他們排除不感興趣的選項,也是一個重要的進展喔。

Q:親師溝通中,如何處理家長與孩子在生涯規劃上的分歧?

洛:家長往往會基於自身經驗,替孩子選擇他們認為更好或更容易的路。但孩子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一個例子是,一位學生想進入演藝圈,但家長反對,導致學生高中休學。 建議家長不要一開始就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嘗試理解並支持孩子探索,例如,讓孩子參加相關活動,即使結果不如預期,也能讓孩子釋懷,並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

Q:九年級會考已經進入倒數了,家長應該如何陪伴孩子,以及孩子們的壓力與以往的聯考或基測相比有何不同?

洛:現在孩子的壓力更多元,不只來自升學,還有手機等誘惑。家長應避免拿過去的升學壓力與現在的孩子比較。 陪伴孩子應著重於設定明確的目標學校或科系,而非籠統的「好學校」。 鼓勵孩子了解目標學校的特色,並協助孩子分析如何達成目標。

Q:會考倒數不到一百天了,學生應該如何有效率地複習?

洛:複習應著重於理解錯誤的地方,而非一味刷題。許多學生習慣刷大量題目,卻忽略檢討和訂正。 建議學生將時間分配在理解錯誤題目上,而非只追求題量。 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過程,而非只看重結果的分數。

與其一直刷,刷五次,不如好好的刷個兩次,可是徹底的去搞清楚,不會的地方是在哪裡?不懂的是什麼?這個說不定還更有幫助。

以記憶的這個層面來說,有一個最大的點其實是你不如一本念兩三次,會比你三本念一次來的印象深刻。看到非常多孩子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大家就會覺得說我寫了很多的題目了,我已經很努力了吧。

Q:在會考複習階段,家長應該避免哪些互動方式?

洛:家長應避免否定孩子的努力,即使成績不如預期。 即使家長擔心,也不要直接說「考不好沒關係」,因為這會讓孩子感覺不被信任,反而增加壓力。 應肯定孩子的努力,例如「我知道你很努力」,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

在這個時期關心他,有的時候給他一個小紙條就說,你念書很辛苦。對孩子來講,有人知道他是在認真這件事情蠻重要的,就是我不管你的成績如何,但是我知道你有花力氣對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蠻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