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興國小校長蕭建嘉(中)示範AR雙語情境校園APP使用方式。
臺北市萬興國小為學生營造沉浸式雙語學習情境,以學校在地區域特色及校訂課程為規劃核心,結合親山教育,以小坑溪文學親山步道、飛龍步道及指南宮千階步道等戶外教育學習路線為內容,設計AR擴增實境探索任務,讓學生拿著平板進入AR雙語情境課程,就能在校園裡回答課程中的問題,並且能記錄學習歷程,深化學生的跨文化溝通和雙語能力。
萬興國小校長蕭建嘉表示,113年度雙語學習情境課程連結校內特色及地方區域資源,發展跨領域親山教育課程,使學科知識連結真實環境及具體實踐新課綱精神。
此次雙語情境建置地點位於教學大樓二至四樓,低年級為小坑溪文學親山步道、中年級為飛龍步道、高年級為指南宮千階步道。以親山教育課程為核心,校長帶領雙語團隊共備,設計圖文及探索任務,包含:動物(如:臺灣藍鵲、蜻蜓、蝴蝶)、植物(如:竹筍、茶葉、樟樹)、問句與答句的對話位置、情境圖案需符合真實情境及出發前的指導語等,每一幅畫面都是校訂課程特色,打造專屬萬興國小的雙語學習環境與特色教學。
此外,由於學校鄰近動物園,班級牌規劃也以保育類動物為設計理念,50面班級牌皆為不同的保育類動物,如:校長室為「金門歐亞水獺」、警衛室為「樹蛙」、自然教室為「綠蠵龜」等,有助推動戶外教育及海洋教育課程,呈現推動亮點。
學生利用平板進行親山學習路線探索任務。
校方並指出,AR雙語情境的探索任務在外師引導下,學生使用平板掃描AR辨識圖後,開始進行學習任務、英文語音導覽等,從情境中融入雙語學習,輕鬆自然的瞭解家鄉茶文化。六年級學生王羽宸表示,用平板認識指南宮步道學習路線,可以加深印象;學生邱沛晴提到,完成探索任務又可以學英語,覺得很有趣。
蕭建嘉校長表示,學校積極推動學校國際化,結合全球學及跨域學,建置雙語校園,亦積極引進外籍英語教師深耕國際教育。透過AR雙語情境建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學習機會和文化體驗。期待未來接待國外參訪學校,小朋友能大方勇敢的介紹在地特色,將學習遷移於生活中。
結合貓空纜車在地特色,中年級飛龍步道學習路線雙語情境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