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的紅葉國小,學生由布農族組成,以棒球隊聞名,是全國唯一一到六年級都上半天、下午練棒球的學校。問紅葉的孩子:「你最厲害的是什麼?」答案除了「打棒球」外,還可能有「英語」。
去年,紅葉國小學生先是在全台東縣的英語單字王比賽,拿到第一名,接著又在十一月台北的一場英語教學研討會上說英文、以英文歌唱跳,隔天以「偏鄉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為報導主題,登上各大報全國版。
紅葉國小在教育部補救教學測試中,英語的通過率高達九七%。學校老師望著國語和數學幾乎有一半學生未通過的結果苦笑:「原來他們是外國人!」
英語學習一直是紅葉國小學生的痛,家庭沒有資源明顯反映在學生學習的結果上;他們一直是學習M型化裡最左邊的那一群。
所有改變從兩年前「提升台東中小學英語學習實驗合作計畫」開始。
這個專案由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和台東縣政府合作,由協會理事長、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規劃,台東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蔡佩玲執行,台東縣英語科輔導團召集人、溫泉國小校長吳正成領軍,帶著七個學校共四位英語巡迴教師開始做,今年邁入第三年,已經有十一個學校、六位老師參與。
教得少,反而學得多
當政府大刀闊斧投入資源為弱勢學生做補救教學時,陳超明翻轉上課主體,把教學放在中後段學生的需求上;反過來,程度好的,提供難度更高的學習單、帶他們做進階英文閱讀,或在分組學習時,讓他們成為那個有能力幫助同儕學習的人。
「我不要做體制外的改革,要讓孩子在常態的教學體制內獲得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不要讓城鄉落差構成問題。只要把孩子『教會』,政府就不用花大把預算做補救教學,」這是陳超明的理念。
起頭難,大家都質疑
這個促成學生神奇改變的教學實驗,一開始也是起步維艱。
團隊成員,大武國小、尚武國小英語教師郭靜雯說,她感覺到孩子想學,但教學時間太少,又有進度壓力。都蘭國小和東河國小英語教師劉美君的狀態是:「我想要給孩子多一點,但是不知道怎麼辦?」
但是,光「解放進度」就困擾了大家至少半年。「教會」取代「教完」,八冊只教四冊,劉美君很茫然:「我會不會害了孩子?」家長的質疑聲也沒斷過:「只教四冊,升國中怎麼辦?」
「少教多做」這件事也違反老師的「教育良心」,每個人都反問自己:「一堂課『教』的時間不到一半,真的可以嗎?」那半年,每個人都像誤闖叢林的小白兔,回不去也出不來,只能硬著頭皮做。一直到教育部要做補救教學,進行全台東學生的施測,老師開始心慌:「我教得那麼少,怎麼辦?」
但是成績出來,大家都嚇了一跳:通過率九六%!這些偏鄉弱勢孩子的表現,竟然高於英語學習資源好、有補習的台東市區明星學校。
忙備課,老師也受益
放下了心,篤定用新的方式教學,老師們也回頭看見了自己一路走來的改變。
教得少,又不是依課本進度教,備課時間比過去多了好幾倍。老師要自製學習單、圖卡、字卡等教具;要記錄自己的教學;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考卷;要為學生做學習的檔案評量等。因為這些都不是一個人做得來,團隊老師每個月都有聚會,分享教案教具、討論教學。「我覺得自己成為一個更專業的老師,之前我都陷在教學進度中,」紅葉國小及桃源國小英語教師林若蕎看見自己的不同。
執行計畫的蔡佩玲,會到每個老師班上觀課,看孩子的學習狀況、畫出老師上課時的動線,並在下課時及時給予回饋。「因為佩玲老師畫的上課動線,我才發現有些孩子是我自己永遠沒關注到的,」郭靜雯說。
孩子的改變也為老師帶來激勵,看見自己努力的價值。
林若蕎說,她現在上課幾乎都全英語,過去那些視英語為外星語、考試總是亂猜的學生,會在考試寫不完時對她說:「老師等我一下,我把它寫完!」還會在練完球回宿舍時,拿起英文單字來背。曾幾何時,英語成了這群孩子的自信、興趣和舞台。
實驗計畫第一年的部分學生已經上了國中,他們會回到國小謝謝老師,「我的同學都還在背 father、mother,這些我早就會背了。」
一群來自台灣各地、流浪到了台東就被黏住走不了的英語巡迴教師,他們心疼這群似乎要永遠「低成就」的孩子。他們遇到了吳正成,一個在台東市區,覺得台東英語學習資源不該只有如此的輔導團召集人。然後找到了陳超明,一個對偏鄉英語教學有許多想法的大學教授。
這群原本在台灣各地、素不相識的人,因為同樣心繫偏鄉英語教育而相逢,不輟寫著動人的故事。
延伸推薦
提升台東中小學英語學習計畫簡介
計畫由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也是實踐大學講座教授陳超明與台東縣政府合作,測驗研發及相關經費由多益英檢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董事長邵作俊出資。因為這兩年的成效,目前高雄市林園地區5間小學,與陳超明進行類似的4年實驗教學計畫。
協會提供的協助是:(1)以縣市為單位,訂下小三到小六的能力指標;(2)解放進度,引入以學習者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為合作學校老師做師訓,讓老師有能力、有時間去完成「沒有回家作業、把學生教會、差異化」等達成能力指標的教學;(3)加入團隊的老師必須開放教室,所有人都可以進去觀課。
若有合作意願,最好以縣市為單位,與協會連繫(02-2705-1275、lillian@geat.org.tw)。
教學小錦囊--陳超明三個教學改變:
◎少教多做:老師在一堂課只教三○%,留七○%時間給學生實作。陳超明認為,英語是一種「操作型知識」,需要透過反覆操作習得,用久就會,課堂要有足夠時間讓學生使用、做學習單。
◎解放進度:小三到小六的八冊英語課本只教四冊。過去老師都有「趕進度」的壓力,只在乎有沒有「教完」,沒辦法顧到有沒有「教會」。
陳超明簡化教育部的英語課綱變成能力指標,每堂課只教五個單字,再搭配相關單字,國小畢業前至少學會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和一百二十個單字。視學生的學習狀況,老師可以調整每堂課的教學內容,五個單字只是參考,重要的是讓學生都學會。
◎回家沒有作業:讓學習在學校完成,學生也不用補習。
資料來源:2014-01親子天下雜誌53期
★教育新知不漏接!立即加入教育家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