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方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前幾天接到一通他校的講座邀約電話,電話中,主任希望我可以分享「學習動機」的講題,讓教師可以運用於班級經營中。他說,就他的觀察,這幾乎是目前許多學生所面臨到的問題--「學習動機不足」,也是許多老師很棘手的問題。我回想我曾經帶過的班級、運用過的策略,也試著提出幾種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法,供各位先進參考、指教。
獎勵制度
獎勵制度是最直接、最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做法,而大多數的孩子,對於獎勵制度都「情有獨鍾」,常見的做法,包括給點數換獎品、換自選座位、換免寫作業一次、換提早下課、換全班出遊、換聚餐…等(目前有一些研究亦認為,給予物質獎勵,或是給予零食餅乾,對未來的學習,未必有正向的效益),也因此,教師在使用獎勵制度時,要適可而止,不可過分依賴,也需要視班級的情況,衡量斟酌。
條件交換
條件交換,也能在短時間內,收到提高動機的成效。我常跟孩子們說,「如果…,就能…」。如果是不愛寫功課的孩子,我們可以跟他說:「如果你寫完功課,就能讓你…」、「如果你有準時到學校,就能讓你…」,前提是,所開出來的條件,是要孩子喜歡的,當然,也不能付出過大的代價。漸漸的,師長可以收回這些「條件」,並慢慢告訴孩子,該做的事,都是你的責任; 因為孩子在經過多次的「行動、條件」反覆練習後,也應能慢慢養成習慣了。之後,若孩子又忘記寫功課、忘記交東西,也可以把「條件」慢慢收回來。
找到亮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身的亮點,只要找到亮點,一定能讓孩子發展優勢潛能的。喜歡美勞,但不愛運動的孩子,也許可以跟孩子說:「你看,你的美勞這麼強,老師希望你也能慢慢培養體育的興趣」、「老師很欣賞你的跑步的能力,如果你可以把跑步的毅力和耐力,用在寫作業上,不就更棒了嗎?」先肯定孩子,再讓孩子相信老師的話,並引導孩子到缺乏動機的領域。
設計陷阱
在課堂上,總會遇到一些學習動機低落的孩子,這時候,教師可以嘗試設計「教學陷阱」--即「有趣的課程」; 當動機薄弱的孩子,願意參與的時候,就代表掉入陷阱、代表動機被點燃了。例如,有的孩子不愛背詩,或許可以試著用畫圖的方式去引導; 不愛背成語的孩子,或許可以嘗試用比手畫腳的方式,點燃起動機。因此,任何的學科,教師都可以透過「陷阱」的設計,去誘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與孩子共創課程
有些孩子或許動機低弱,但師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共創課程」; 如果孩子不愛讀報,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一起來讀報紙,一起來找找看哪一個字詞藏在哪裡?(字詞敏感度)」; 運用在數學課時,可以跟孩子說:「我們一起來閉眼睛,如果算到二十秒,就要趕快拍桌子(培養數感)」; 在社會課時,可以融入孩子的組別,一起討論課程(核心素養-溝通互動)。有時候,孩子不是沒有動機,而是缺乏自信與支持的力量,只要師長多用心觀察孩子、和孩子互動,就有可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同儕的鼓勵
有時候,「孩子的語言比老師的語言更有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教室中,我們會安排「小老師」的原因之一。我有過類似的經驗:「我怎麼教孩子,孩子就是學不會、就是沒有動機,於是我請其他同學幫忙教,不但學會了,動機也出現了」,這個過程,是需要練習的; 老師要教同儕如何指導、如何幫助動機薄弱的孩子。因為同儕間屬於「同溫層」,會有一種「情感」存在,他們的用語,能在互動中,自己找到相同的頻率。
學習動機,確實是學習的起點,有了動機,便容易繼續發展,反之亦然。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適用於某同學的,未必適用於另一位同學,但是,「摸索方法」,絕對是提升學習動機的必要過程。期待看到孩子們發亮的眼神、點燃的動機與契機,我相信,學習便不再是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