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108課綱:對話取代說教 父母就是培養孩子素養最好的老師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政府有責任讓父母了解如何在學習過程中陪伴孩子。照片:許家齊

許多家長對於正式上路的108課綱有所困惑。日前,教育部長與專家和家長面對面座談,素養要怎麼加強?學習歷程檔案要不要補習?家長可以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專家給你具體的建議。

素養是什麼,怎麼教?素養要補習嗎?108新課綱已經正式上路,面對孩子所學內容的改變、家長仍有許多困惑。教育部長潘文忠受立法委員蘇巧慧、吳秉叡之邀,在新北市民安國小舉行「108新課綱解析座談會」,國教署長彭富源、高教司長朱俊彰,以及熟悉教育現場的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洪逸文、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等專家一起與家長對話。

父母也可以為孩子培養素養

新課綱上路,許多新名詞隨之出現,「素養」一詞便讓許多家長摸不著頭緒。藍偉瑩則用實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可以為孩子培養素養。

藍偉瑩表示,各領域領綱有清楚告訴老師,培養素養、有哪些學習重點要教。她舉例,過去老師帶學生到社區實察前,老師會把要攜帶的東西列表交給孩子,但孩子帶表單回家後就讓爸媽準備,自己並不知道為何要帶這些東西出門。

現在,課程方式就會有所改變。實察課程的學習內容是,課程結束後孩子要學會出外踏查的準備活動,於是老師就會在課堂上讓孩子討論,踏查前要做什麼事?需要準備什麼?讓孩子自己列出來。出門後若是漏帶東西,孩子就會發現、原來要帶紙筆記錄事情,要先看過地圖、知道自己今天會走到哪裡……

藍偉瑩表示,素養導向教學即是藉由老師安排真實的經驗, 把要培養給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表現,在過程中讓孩子經歷。老師也會讓孩子就行動結果反思,為什要這麼做?不做會怎麼樣?「讓孩子自己親身經歷,這個東西他一輩子都不會忘,」她說。

相較於「補素養」,藍偉瑩指出其實父母就可以是培養孩子素養最好的人,像是出門時問孩子這次去哪裡、要準備什麼?「多跟孩子對話,而不是一直指揮跟交代,那你的孩子就會離素養越來越遠,」藍偉瑩說。

學習歷程檔案要補習嗎?

除了補素養,也有家長擔心未來孩子申請大學時採用的學習歷程檔案不知如何準備,是不是也要去補習?蘇巧慧在開場時提及,她耳聞牙醫的朋友到尼泊爾義診時帶著國中孩子一起去,想著可以為孩子的增添履歷,「需要到這個程度才能上好學校嗎?」蘇巧慧提出家長無力為孩子額外準備體驗、學習活動的擔憂。

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回應,對大學端來說,不管是去尼泊爾當志工,或是在家照顧行動不便的爺爺奶奶,對大學來說是一樣的,重點是這位學生如何關懷他人;師大附中教務主任洪逸文表示,學習歷程檔案要以能力展現為主,例如展現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不需要過於花俏。

洪逸文也說明,學校會有生涯輔導老師、課程諮詢教師等各式資源幫助學生尋找未來的目標、建立相關的學歷程檔案,「家長最重要的就是鼓勵孩子找到自己興趣、積極與孩子對話。」

潘文忠表示,學習歷程檔案是結合在校的學習過程,並不需要特別參加檢定或是額外繁瑣的競賽,學習歷程檔案的用意,是希望讓孩子透過記錄、發現自己的興趣,為未來升學做相關的修課與準備。他提到,自己能同感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擔心,但期望父母能支持孩子,讓孩子往喜歡的方向走。「孩子保有對人生的熱情,我想這是爸媽們最期待的。」潘文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