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假新聞鑑識中心」課程:辨識假訊息 先學如何查證

課堂上,學生學到即使是面對傳單,也要謹慎思考訊息的正確性。照片:黃建賓

公民老師呂昱達曾是新聞報導中被誤解的角色,現在他開設「CSI假新聞鑑識中心」課,帶學生從尋找證物開始,練習判斷訊息真偽。

「林阿姨是被『假新聞』害死的!你們要找到害死林阿姨的證物在哪裡。」綽號「丹尼老師」的高雄新莊高中公民老師呂昱達向學生宣布了這次的任務。

拉開黃色封鎖線,踏進犯罪現場,地上以黃色紙膠帶呈現倒臥在地的人形。鑑識人員在林阿姨家尋找線索,訊息隱藏在郵箱、牆上紙條,以及被咖啡潑到的報紙,想要尋找真相的緊張感在空間裡蔓延。

這裡並非真的犯罪現場,而是景美女中公民老師彭如婉所開設的「讀報 獨報」課,這堂課邀請了「丹尼老師」呂昱達來到課堂上,教授一堂能喚起學生對假訊息意識的媒體識讀課「CSI假新聞鑑識中心」。

教室空間劃分為「鑑識中心」與「案發現場」。學生以鑑識人員的身分進入案發現場,尋找犯罪現場的證物。先掃描QRcode找到加密證物的檔案,再從報紙和牆上紙條尋找解鎖檔案的密碼,獲得傳單、新聞報導、臉書貼文和LINE訊息這四種資訊類型的證物。

「啊!找到了。」學生小聲驚呼,沒有讓其他人發現自己已經從英國脫歐的報導中,推算報紙發行的日期,還原被咖啡汙漬掩蓋的新聞報導。

獲得證物後,學生回到鑑識中心,透過三階段分析證物真偽。第一階段同學自行討論訊息的正確與否,並說明理由,之後呂昱達提供經證實的第一手資料,讓學生再次判讀,最後老師加入小組確認最終解答。

呂昱達透過生動的課程設計,教導如何辨認訊息的真假。照片:黃建賓

一則芬蘭假新聞騙倒全班

以「芬蘭廢除基本學科」的報導證物為例,五組同學在第一階段都判定為真實訊息,理由包括「芬蘭的國家教育本來就與眾不同」等直覺想法。直到拿到「密件」——芬蘭教育與文化部網站的Q&A和芬蘭國家教育署的正式聲明稿,才發現這則新聞不但是出自美國內容農場,而且是很久以前就在流傳的假訊息。

經過約兩小時的課程,原本只透過「博恩夜夜秀」、「卡提諾狂新聞」接收訊息的學生,開始有了警覺,「本來不知道怎麼判斷,看了資料再跟老師討論後才發現這是錯誤訊息!」一位同學表示。

課程名為「CSI假新聞鑑識中心」,將假訊息喻為犯罪事件,說明錯誤、虛假或惡意訊息也可能觸碰法律界線或傷害他人。

上這樣的課需要很多事前準備,設計課程更是花時間,但呂昱達樂此不疲。因為他曾經深受偏頗報導之苦。他回憶,2011年擔任臺師大學生會代表時為廢除宿舍門禁,也曾遇過類似情況,「我們的立場是跟學校溝通,但我覺得有些媒體報導把我們寫得好像很抗爭。」

成為新聞報導中被誤解的角色,開啟呂昱達對媒體的反思,他曾考慮報考新聞研究所,也意識到資訊爆炸時代,讓學生具備媒體識讀能力的重要性。「學生不一定要從事媒體產業工作,但要了解媒體如何運作。」

讓人恐慌的訊息,先存疑

29歲的呂昱達對於媒體素養的用心,連開設多年「讀報 獨報」媒體素養課的彭如婉都說:「我也沒有辦法做到這樣。」呂昱達目前在臺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進修,除了「CSI假新聞鑑識中心」課,也曾開設「視角」媒體識讀教育工作坊,課程內容從教授傳播理論、邀請線上記者分享實務經驗,到讓學生實際改作不符新聞倫理的新聞。

呂昱達雖在課程中帶入事實查核的練習,但如同「CSI假新聞鑑識中心」將大部分時間安排在討論訊息真偽,說明現實中查證遠比接收假訊息耗時耗力。在沒有提供資訊的情況下,學生較難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落實資訊蒐集和訊息查證,所以呂昱達更希望藉由課程讓學生感知假新聞的存在。「如何判斷(假訊息)很難,只是希望同學能停下來想一想,會讓你恐慌的訊息,通常都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