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霸凌行為,歸屬感比懲罰還有用

雖然有人認為對於霸凌他人的學生,最好方式是採取懲罰性措施,也有人主張改善學校氛圍;但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另一個可能有助於遏制霸凌行為的方法,是增加歸屬感!

參與這份研究的密蘇里大學教育學院的Christopher Slaten副教授表示,「孩子越感到與家人、同儕及學校有緊密連結,他們就越不會霸凌他人。」

人際關係與霸凌行為模式有關聯

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全美各地偏鄉地區的900多位中學生,問卷詢問他們對於家庭、同儕和學校的歸屬感。問題包括:「我的家人對我感興趣的事情也有興趣」、「學校裡有一位老師或是職員接納原來的我。」問卷同時也調查學生是否參與霸凌行為、是不是因為好玩而喜歡惹怒人、是否會傳播謠言。

研究人員發現學生在家庭及學校的人際關係,都與霸凌行為模式存有關聯。Slaten表示,「如果學生覺得自己對家庭有歸屬感,這名學生很可能也同時會覺得對學校有歸屬感,就不大容易從事霸凌行為。」這個結果闡明家庭對所有學生的重要性,不論是對被霸凌者,或霸凌別人者。

父母師長應該注意與孩子的互動

明者教育霸凌預防實驗室(Mizzou Ed Bully Prevention Lab)主任、也是研究共同主持人的Chad Rose表示,父母應該注意與孩子的互動,這樣可以提高對家庭的歸屬感,並且更願意主動告知家長學校的情況。Rose認為「對於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經常與孩子交談溝通。不只是日常生活的對話,而是具體的問孩子問題,了解他們的狀況。」這些訊息可以幫助了解你的孩子是否參與霸凌,不論被霸凌或是霸凌他人、或只是旁觀者。

專家表示,霸凌者或是被霸凌者,其實會隨著時間及空間不同,而變換角色。也就是說,有霸凌行為的孩子不太可能只是一個純粹的欺負者,並且總是欺負每個人。

Slaten與Rose表示,家長與學校必須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支持,同時要建立合作,這可以更完備的改善孩子的歸屬感,進而防止霸凌。與其嚴厲地談論不良行為,家長應該針對孩子的好行為讚美,以提高孩子社交及溝通技巧。

提高孩子社交及溝通技巧

「社交與溝通技巧是霸凌的兩大預測指標,意即擁有良好社交與溝通技能的孩子參與霸凌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Rose表示,「如果我是家長,而孩子正在面對這些掙扎,那我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努力專注於積極的事情。」開始針對特定好行為而讚美孩子,告訴孩子我愛他,也擁抱及接受孩子的獨特性。

同樣的作法也適用於學校及老師。「在課堂上告訴學生不要說話,坐好,不要這樣那樣….」 Rose說,試試看改成這樣說,「我真是很欣賞你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當老師讚美學生的好行為時,學生會對這個環境產生歸屬感,在學科表現會有所改善,也會減少挑釁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