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正處於一個強調快速,連說話都不肯浪費一分一秒的時代,導致學生往往發言時,只能透過大量的停頓詞和語詞重複塞滿整句話,表示其「仍在發言」或「有在發言」,然而,「有發言」不等同於「好的發言」。
有鑑於此,今年年中,一間位於約克郡西部地區的Copthorne小學,要求學生講話時停止放入停頓詞。該校校長Christabel Shepherd表示,這個新措施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在發言時使用豐富的詞彙,並加強使用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可以清楚明瞭地表達意見,而非在語句間塞入無關緊要的語詞,或甚至使用重複詞語充數,在發表或回覆意見時,先暫停一下,好好思考發言的內容。
口語教學的必要性與困難點
Copthorne小學對於學生發言的新政策,正好呼應這幾年英國民間與中小學教師呼籲政府重視的口語課程(oracy)。
口語能力(Oracy)這詞最早是在60年代由英國研究人員與教育家Andrew Wilkins創造,希望凸顯口語能力和識字(literacy)、數字運算能力(numeracy)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口語能力在教育領域是指「學習口說的能力」以及「透過口說強化學習」。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口語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讓他們可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樂於和同儕分享看法,也更有自信地透過對話過程挑戰他人的觀點。
對於口語能力是否要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之中,有人認為,目前的數位時代,寫作與識字能力將是現代人必備的職場技能,口語能力顯得次要。此外,口語課程也有實踐上的困難,如何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避免在課堂上讓學生流於隨意交談,是值得討論的重點。
口語教學的實務經驗
一間位於東倫敦,招收4歲至18歲學童的自由學校─School 21(註1),自從2012年創校以來,一直致力於提倡口語課程。該校推廣口語課程的努力也獲得英國教育資助基金(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的支持,實施一項「Voice 21前導計畫」。
School 21老師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表示,口語課程除了要先確定課程的教學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涵蓋四大教學面向:肢體、語言、認知、社會與情感。
口語交談是一個複雜的社會行為,「肢體」強調發言者的姿勢、肢體動作等,也是溝通過程重要的表達要素。「語言」是詞彙選擇和詞彙學習,「認知」則著重在發言的組織架構與內容,最後,「社會與情感」則是要培養同理心和合作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School 21的教師也強調,必須不斷和學生傳達傾聽的重要,不僅發言的意見必須有事實或證據的支持,也要好好傾聽對方的發言。唯有如此,才能知道自己的發言是要支持他人看法並且延伸論點,或是要提出事實來反駁他人意見。
「Voice 21前導計畫」最後的評量結果顯示,參與計畫學生的口說能力均有顯著的進步。然而,因為該計畫欠缺對照組,且評量方法欠缺一致性和量化結果,導致該計畫的教學內容無法發展出可適用於所有學校的系統性教材。
儘管英國教育政策尚未正面回應中小學教師的訴求,英國前任教育部長Damian Hinds也正推動將學生課堂行為列為品格教育的五大指標之一,英國的學校事務大臣Nick Gibb在回應Copthorne小學新政策的新聞之餘,公開支持口語能力應當是中小學學生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或可期待英國政府未來將會對口語課程的推廣提出相應的舉措。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同樣處於數位時代的我們,或許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口語教育是否也需要提升?
註1:自由學校(free school)係英國2010年的聯合政府,為鬆綁公辦民營學校(Academies)的型態與賦予更多自主性,推動由政府出資,但由教師、家長團體、慈善團體及企業籌設的新型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