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tterstock
對聯考世代的父母來說,「一試定終身」、「成績決定一切」是求學時期的主要基調;對下一代孩子面對的升學制度來說,這樣的論調正被大力翻轉。想要在孩子升學路上幫他一把,父母得先把目光從關注成績,轉而關注孩子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
108課綱上路後第一批的高中生,會在111學年使用學習歷程檔案來申請大學,學習歷程檔案相當於現行個人申請入學第二階段備審資料。所有的高中生在3年就學期間,必須陸續上傳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作為未來申請入大學時,提供大學端選才參考。
學習歷程檔案中,最關鍵的是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和多元表現。修課紀錄指的是高中6學期內,所有必修和選修課程的學業表現,這可以展現個人的興趣與能力;課程學習成果則要有具體的作品或成果反思,如文學創作、學習單綜整心得、實驗過程紀錄或立體雕塑等,上傳後,須經過學校老師認證;多元表現則涵蓋社團、志工服務、競賽或大學先修課程等。
因此,學習歷程檔案可說是評估學生綜合學習表現的最主要依據,此外,各大學科系自辦甄試也會要求學生提出參酌資料,如自傳、對應科系的專業報告等,均屬評估學生綜合學習表現的質化指標。
學習歷程檔案被稱為升級版的備審資料,不只上傳類別有明確規範,學生也不必再考完學測後匆忙準備高中3年學習紀錄、甚至花心思排版
大學各科系看重的項目不同
早在新課綱還未上路前,教育部便已逐步減少考試分發入學「一試定終身」的入學名額,更加重視學生質化的學習過程。預計在111學年大學申請入學時,學測在申請入學的占比會減少至50%以內,而學習歷程檔案與各科系自定甄試,將提高到50%以上,因此,平日養成學習習慣、及早做好升學規劃將變得極為重要。
清華大學副校長、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秘書戴念華表示,大學端每個系招生時看重的項目都不一樣,有的看重課程學習成果,有的看重多元表現,有的看重修課紀錄。
確定的是,未來透過學習歷程,大學在招生時看得出來,學生是投機取巧?還是真的有興趣?
「不需要把『學習歷程檔案』等同於『升學工具』,」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呼籲,父母可以「用學習的資料說故事」的角度來看待,鼓勵孩子在校三年,好好透過選修課程探索、發現自己,再用三年逐步累積的學習成果來說一個好故事。例如一個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從文科轉到理科,這個轉折若能透過學習歷程反思的撰寫,說明自己的歷程轉變,讓別人更清楚你確定方向的理由與堅定,就是個學習歷程檔案。
臺中市私立明道中學國中部主任管珮慧則用7個字,向家長和學生溝通學習歷程檔案:「高含金量代表作」。
在高中3年,孩子最後能不能端出屬於自己的高含金量代表作,考驗著學習過程當中,學習目標的尋找與設定、規劃、執行力
修課紀錄,選課愈符合志趣及大學申請方向愈有利
新課綱一個很重要改變是,必修課減少,選修課變多;大學教授審查申請入學時,當然會想看高中生的修課紀錄,是否與系所的方向一致,才能相信學生是真的對這個科系有興趣。
選課與未來想念的科系有關
新課綱下,高中生分完類組後,不再是由學校提供固定的配套選修課,而是把選課權利交給學生。尤其是占選修學分最多的「加深加廣選修」,在未來個人申請入學時,最能呈現自己選擇校系的動機、特質或能力。學生要從國、英、數、社、自、科技、藝術、健體、綜合活動9大領域近50門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例如,自然領域的加深加廣選修包括力學、光學、電磁學等;社會領域包括族群性別與國家歷史、民主政治與法律;藝術領域有多媒體音樂等。
清華大學副校長、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執行秘書戴念華就舉例,假如一個來申請念理工科系的學生,高中三年如果只修了最基本部定必修的自然科學課,而沒有修加深加廣的化學、物理選修課,或是只求低分過關,這樣的學生恐怕不適合。
為了協助高中生選到最適合自己的課,新課綱規定,各高中每100名學生,須配置一位課程諮詢輔導教師,每位課諮教師平均輔導3個班的學生,提供學生團體或個別化諮詢。課諮教師必須先充分了解自己學校課程的特色,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什麼是多元選修課,還有與升學相關訊息,完整的介紹給學生、家長。
此外,各校也應設置一本「選課輔導手冊」,告訴新生有哪些選修課,分別對應到哪些大學科系?孩子在校也可以向課程諮詢教師尋求修課建議。或者參考教育部的全國高中課程計畫平臺,上面詳列各校課程地圖,提供家長和孩子討論。
針對修課轉折,能說明探索過程
不過也有人擔心,是不是高一就得決定大學申請方向?萬一上了某個選修課,後來發現自己不喜歡怎麼辦?對此,家長和學生不必太擔心。在新制中,高中最多可以修180學分,取得150學分即可畢業,意味著有30學分的試探空間,這些學分的「浪費」,也是探索過程中的必然。戴念華表示,遇到這樣的學生,在第二階段的面試中,若能清楚解釋,是修過課發現自己志不在此,並且更想學習另一個科系,大學端也可以接受。
學分的「浪費」,也是探索過程中的必然
課程學習成果,要能看出學生在該科目的學習與成長
學生在有學分的課程的學習成果皆可以上傳到此類,如報告用的簡報檔、課堂筆記、小組作業、美術課的畫作等。哪科想上傳?上傳什麼內容?都由學生自主決定。課程學習成果的重點是要展現學生在該科目學到哪些事情?有哪些思考與成長?
不只上傳成果,也要說明自己學到什麼
興大附中秘書張啟中發現,許多學生只顧著把成果上傳,卻沒說明學習的脈絡,像是美術課,學生單純的把完成畫作掃描上傳,但是,大學教授看到這幅畫作,其實並不知道該作品要展現什麼?因此他建議學生,上傳成果時要多一些脈絡性說明,以畫作為例,可以介紹作品的主題、說明自己學到什麼技法、用了多少精力等,須設想如何讓沒有參與這門課的「第三者」看到內容,就能知道自己在這堂課的學習與成長。
能有層次的看出學習進步
永平高中教務主任劉怡伶表示,學生各年級上傳的內容可以有層次的展現自己在進步,特別是對有興趣的領域,比如高一時自然科上傳學習筆記,高二時可以試著放進更深入的素材,像是製作科展的內容等,「學習歷程就是能從中看到學習脈絡,還有學生不斷透過學習歷程反思、修正方向、態度,精進自己的能力,」劉怡伶說。
上傳內容過於隨意
劉怡伶觀察,有些學生上傳內容的品質跟老師想像得很不一樣,像是有位修德語課的學生,就把課堂中練習對話時,隨意在筆記本上寫的草稿上傳了。雖然學生在作品簡介提及,這是自己從完全不會德語到能流利對話的過程,但上傳的內容過於隨意,便有很大的落差。她建議,就算是對話腳本,應該也要用Word製作電子檔,更可以附上練習對話的錄音檔。
上傳與課程無關的內容
課程學習成果上傳後須經該科老師審核,確認學生所傳的內容是該門課的產出,若學生上傳的內容不符,像是資訊課傳了國文科的作業,或是被發現是抄襲的,老師有權將上傳內容退件。
重點在於展現學生的個人特質與興趣
多元表現,附上參與心得更能展現個人特色
學生在課堂外的學習,如志工服務、競賽參與、檢定證照、職場學習、其他活動等,都能自主上傳到此類。多元表現重點在於展現學生的個人特質與興趣。
可與課程學習成果呼應
多元表現可上傳的內容涵蓋範圍廣,包含社團、競賽參與、課外活動紀錄等,麗山高中高一學生江悅嘉就上傳了到美國當交換學生的證明、參加國際運算思維挑戰賽的證書等。上傳的內容也能與學生的課程學習成果相互呼應。劉怡伶提到,若學生對生物機電整合系有興趣,選課時選了與生物相關的課程,而多元表現就可以放進課堂外的相關學習,如參加營隊的紀錄等,展現自己的興趣。
特殊檢定或比賽附上說明
許多學生會上傳獎狀、考試檢定等。張啟中表示,除非是廣為人知的檢定,像是全民英檢中高級證書,大家一看到就知道該名學生英文能力不錯,其他一些比較特殊的比賽、檢定,會建議學生附上說明,比如因為參加這個比賽,過程中自己學到什麼,否則教授光是看到證書與獎狀,可能也不太清楚背後代表的意義。
多和老師請教討論
面對學習歷程檔案,許多高一生的問題是:「不知道要傳什麼?」或剛進高中,並未參加比賽、社團等,有同學便分享,經過一學期,她的多元表現僅有幹部紀錄。
多元表現能上傳的範圍大、彈性也多,有些或許只是學生沒想到,建議能多請教老師。劉怡伶分享,如學生到中研院參訪,事後寫的學習單、心得回饋,或在現場拍攝的照片等,其實都可以擺在多元表現裡。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兩項之間也能做調配,如學生在專題課程做的小論文,可以上傳到課程學習成果,若參加小論文比賽得獎了,獎狀與小論文也可以收在多元表現裡。
一股腦的將東西上傳
張啟中觀察,學生的另一個問題是:「不知道如何做好的呈現?」學生會在意平臺上傳影片的檔案大小限制,但張啟中認為,影片長短並非重點,重點是要傳達自己學到了什麼,「學生上傳熱舞社(跳舞的)影片,就算有一小時,別人看完還是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他表示,上傳影片除了可以剪輯最精華的片段,也建議學生連帶上傳一份文件,說明影片的重點特色,以及自己在這項活動中的學習。
影片長短並非重點,重點是要傳達自己學到了什麼
自傳與讀書計畫,讓審查教授知道:「我是你要的人!」
自傳與讀書計畫縱然不在從高一起每學期要上傳的學習歷程檔案系統內,卻也是許多大學在申請入學時,用來認識學生的管道。因此,一份好的自傳與讀書計畫必然也是考生加分的工具。
遞交自傳與讀書計畫目的在讓教授們留下印象,因此要在一千字左右的篇幅中,提綱挈領。清華大學教務長焦傳金分析,部分考生的自傳流於「流水帳式」或「罐頭式」,只寫家境小康、家庭和樂,以及條列在校成績與獲獎事蹟,「如果只有這些內容,不易讓招生單位了解你為何適合就讀本校系。」
清大校長賀陳弘曾特地寫給考生一封信,引導考生思考並回答三個問題來完成自傳。他建議用「自己的話」寫出專長及興趣、對人生意義的追求,以及進入大學後的學習規劃,讓審查委員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報考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表現。問題包括:
1. 對您而言,什麼是有意義的?為什麼?
2. 您最專長的能力是什麼?您是如何培養及發展這項能力?
3. 請分享一個您曾正面影響他人、解決衝突或對團體有貢獻的活動或經驗。
將自己的經歷與系所特色連結
此外,臺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也曾撰文表示,寫任何的自傳,表達的重點只有一個:「我是你要的人!」方法就是「找到對方需要的連結」。若是文學系,當然有作品者會優先勝出;若是資工系,要提供程式能力的證明。
清楚的分段與小標方便審閱
蔡淇華也建議,寫完一份自傳後,記得挑出文中最亮的一部分放最前面;而且,為了方便審查委員閱讀,自傳也要重點分段,嵌入小標,便利快速擷取訊息。
讀書計畫不需要長篇大論
在許多考生都感到頭疼的讀書計畫撰寫方面,賀陳弘建議考生思考並回答:「若您進入清華就讀,想更深入了解大學裡的專業知識或進行跨領域學習時,您將如何尋找清華校內外資源完成目標呢?」不需要長篇大論,也不需要華麗文藻或包裝排版,將自己的想法說明清楚即可。
-----------------------------------
學習歷程檔案包含項目
1.基本資料
學籍資料(含班級與社團幹部紀錄):每學期,由學校提交
2.修課紀錄
修課學分、修課成績、課程諮詢紀錄:每學期,由學校提交
3.課程學習成果
課程作業、實作作品、書面報告等(須經過任課教師認證):學生一學年最多勾選6件,由學校提交
4.多元表現
彈性學習、團體活動時間內的重要表現、校內外志工服務、競賽成果、檢定證照等:學生一學年最多勾選10件,由學校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