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起來」受訪的5位成員平均約20歲,主持攝影、社群行銷、行政規劃、公關宣傳,都難不倒他們,辦的自學生小聚,吸引全臺各地的體制內外學生參加。黃建賓攝
高中自學生數不斷成長。根據教育部統計,107學年個人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的高中生總數近1500人,3年來雙倍成長。現在北、中、南都有行動派的自學生發起「小聚」,創造機會讓自學生找夥伴一起學、互助找資源。
你對自學生的想像是什麼?自己待在家學習「搞自閉」、缺少同儕互動和團體生活?
自2018年夏天開始,由幾位自學生發起組成的團隊「聚起來」,性質類似自學生的社團,他們幾乎每月都在臺北舉辦自學生小聚,一年多來,各場小聚參與人次已達300人,來自全臺四面八方。「不讓自學生孤單一人」,就是他們的行動目標。在小聚裡,除了讓自學生交朋友,也匯集許多與自學生相關的學習資訊,更兼具讓自學生「組隊」一起學、做想做的事的功能。
例如,某次小聚採取「閃電講」交流,給每人3分鐘時間做自我介紹、分享最近在學什麼、有什麼新計劃想做,若其他參與者對你投入的事有興趣,便能進一步交流。有人想當 youtuber,但正缺攝影師,現場有興趣的自學生就能立刻回應,當場開啟合作契機。
記者採訪時的「聚起來」團隊是舉辦小聚的第二批成員了。2017年,自學生陳震宇與朋友就曾舉辦過為期約半年的小聚,後因成員各有因素,活動暫緩。直至2018年6月,想繼續辦小聚的陳震宇陸續找成員加入,形成近期團隊。
無論先後團隊,陳震宇表示活動目的就是希望達到交流與分享,因為自學生各自的學習、工作領域都很不同,「如果手上有想做的事情,可以在這(指小聚)找到夥伴,」他說。
認識自學的多種可能
採訪「聚起來」的成員,像進到一間鬧哄哄的教室,大家你說一句我接一句,互虧、扮起「水滴魚」鬼臉,講到有趣的事就放聲大笑。他們的一些活動梗,也就是這樣邊聊邊想出來。
團隊已經陸續舉辦過10場小聚,像是給自學生的開學派對,聖誕派對,也呼應時事、邀請自學生討論公投議題。嘗試過「閃電講」、邀請大家分享最近正在學習什麼,沒想到有人上臺開始默背圓周率。成員分享,他們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下一場活動是什麼?」
「聚起來」邀請許多不同背景的自學生到小聚,例如2018年11月就邀請透過清大拾穗計畫入學的學生來談特殊選才,也曾邀請在片場工作的自學生,社群行銷專長的自學生等做分享,讓參與者認識不一樣的學習歷程與可能。
小聚吸引了許多不一樣的自學生來交流,有人很會寫程式、有人玩音樂、有人待過選戰團隊…「你會認識很多奇怪的人,還蠻好玩的,他們會把你的世界變得很豐富。」成員楊舜仁說。
「聚起來」成員之一洪瑞綺在高二申請自學前,搜尋許多自學資訊,發現了「聚起來」的活動。在小聚聽了不同講者的自學經歷後,讓初接觸自學的洪瑞綺體悟,原來「自學不用太多框框」,「覺得自學是不是沒朋友?自學是不是只能做什麼事、只能讀書或一定要找家教?這應該是一般人會有的『框框』。」洪瑞綺說。
▲ 圖小聚鼓勵參與者們多與大家交流,認識新朋友。聚起來Tiffany攝影提供
對話開啟,突破預設框框
小聚不僅創造了自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帶起體制內外學生,學生和家長的對話機會。因為想讓學生在放鬆的狀態下互動,「聚起來」多數活動並未開放給家長。當家長有問題,團隊常「推派」國中就參與自學的陳震宇上場。
和家長聊天,陳震宇發現,一些想嘗試自學的家長,其實對孩子,甚至對自己並不信任,或已經對自學帶預設立場,像是質疑要很有錢、很優秀才能自學。他說:
很多家長想要了解自學,可是又會回答我,他們的孩子不適合自學。
陳震宇表示,自學生裡確實有上述這些案例,但往往會被放大,成為標籤。然而在標籤下,自學生其實有許多不同的狀態,想做的事、努力的方向也不同。而面對是否要為孩子做學習環境的轉換,陳震宇觀察,很多時候家長缺乏的其實是和孩子的溝通,以致於不了解孩子、連帶地不清楚他適合的學習型態。
各地自學生小聚興起
「聚起來」辦在臺北的小聚像個磁鐵,吸引宜蘭、新竹、臺南、高雄的自學生來參加,成員也發現,雖然每場小聚會有幾個熟面孔,但更多是新參與者。一年來,「聚起來」舉辦的10場小聚的參加人數已突破300人。更有自學生參加完後覺得「我也想辦!」於是回南部辦起小聚。
曾任自學審議委員,踏入自學圈超過10年的王正儀提及,早期自學圈聚會多以家長為主,帶著孩子參加。而剛開始的自學生聚會,參與者多是已經熟識的人,因此「聚起來」的小聚,特別的是能吸引新的人加入,她說:「讓更多新加入自學的孩子,也可以參加這個聚會認識不同的伴,這個事情有它的價值跟意義。」
▲ 每次小聚,擅長美術的成員Tiffany都努力想梗製作海報。聚起來提供
然而王正儀也指出,高中自學生自發性組的團隊,穩定性會是較大的問題,因為當成員到上大學的年紀,可能因升學或工作,目標漸漸不同,對原本投注事的想法可能會改變。
採訪時,「聚起來」正走到一個階段,成員逐漸脫離「學生」身分,有人實習、有人要離開臺北念大學、有人投入工作⋯⋯小聚活動將暫緩,但成員都希望能再找人接手,陳震宇形容這應該「只是個逗號」,就像前一批團隊暫緩後,有了「聚起來」的成員接手。19歲的他像個老學長說:「我也希望可能會有不同的孩子,不同年齡的,一代一代⋯⋯繼續辦自學生小聚」。
生涯規劃、學業、工作、實習⋯⋯在青春階段的各種摸索和忙碌夾攻下,「聚起來」的成員擠出時間與心力舉辦小聚。「不讓自學生孤單一人」這個溫柔的起心動念,將許多自學生聚起來產生連結,也讓更多人認識到,投入自學、可以不必孤軍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