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自主學習白皮書:臺灣學生常在凌晨上線提問,最不會的是數學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球學生的學習方式。亞洲自學科技品牌Snapask(時課問),今天首度公開《2020亞太區自主學習白皮書》,分析來自港、臺、星、馬、印尼、日、韓等7國市場,1至12年級共約400萬用戶,發現臺灣學生在晚上9點以後、甚至凌晨上線提問的比率,較他國高,開夜車讀書的情況普遍,最常提問的科目是數學。

亞太自主學習白皮書:臺灣學生常在凌晨上線提問,最不會的是數學

《2020亞太區自主學習白皮書》指出,亞太地區使用線上學習的用戶,主要以10到12年級(高中階段)為大宗,應該是因為此階學科內容較艱深,也面臨更困難的升學考試。Snapask幕僚長蘇詩涵分析,亞洲7國的學習樣貌有共通性,學生平日放學後及晚餐後,是最常上線發問的時機,其中高中生占比平均超過6成,而臺、日、韓高中生因下課後還要去補習,且結束時間晚,最常挑燈夜戰,到了凌晨一、兩點還在線上提問,最常問的是數學科,另外臺灣學生在週日晚間的提問率也是各國最高,令她感嘆「我們的學生念書真辛苦」。

《2020亞太區自主學習白皮書》根據來自港、臺、星、馬、印尼、日、韓等7國市場,1至12年級共約400萬用戶、 35 萬名線上家教支援即時解題,透過問問題的頻率、科目、使用 APP 時間等行為來分析,結果可看出2020年2月至5月,亞太區總用戶數對比同年1月,活躍用戶數平均成長逾8成,的確是「爆發性成長」,即使在疫情控制得宜、較少學校停課的臺灣,新用戶也成長了6成。

Snapask 時課問提供

Snapask 時課問觀察,根據 「階段性自我導向學習模型」(Staged Self-Directed Learning Model),學生的學習態度分被動型、依賴型、投入型、自主型等4類,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特性,落在被動型與依賴型居多;但現行教育體制多以老師為主、教育風格無法滿足每個學生,能給予個別化學習的指導與協助有限, Snapask 期待透過不同類型的線上家教協助,最終朝向每個學生都能成為「自主型」的理想學習者。

蘇詩涵表示,自主學習應跳脫過往學校與家庭場域,為學生打造出自主學習的「第三空間」,提供學生全方位的自主學習資源,除了即時媒合家教解題之外,今年更將拍攝超過 2,000 支學習短影片及帶狀節目,提供超過萬題的題庫讓學生自主練習與精進,將學習的主控權還給學生,補足過往的教育限制,全面推動自主學習。

親子天下副總編輯蘇岱崙則說,自主學習是108學年上路的新課綱重要內涵,也是一種能應變未來社會的必要裝配。在高中教學現場,至少18堂的自主學習課雖沒有學分,卻被8成5以上大學採計,顯示大學端也十分看重,學生是否有自主學習與探究新知識的能力。

清大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長廖冠智也指出,目前學習場域多結合實體與虛擬,這一代學生善用科技工具的能力就相對更重要,而學習歷程檔案可視為知識統整、反思與自我評價的方式,有其積極意義。他也強調,「數位學習要成為一個生態系統,讓學生都能用科技觸及全世界;老師的教學線上化並提供適當的提問方式,對提升學習效果會更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