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數學課,不一樣的互動

線上工具:翰林選號器

兩年前,曾經將均一帶入到課堂上的臺中市溪南國中老師張廷吉,開始思索是不是還有其他資源可以給孩子們?當孩子放學回到家後,在課業上有問題時,除了去補習外,還有什麼管道可以支援孩子的學習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因材網,開始了因材網的學習之路,發現這是一個很棒的平臺,因材施測,進一步因材施教,可以適性診斷孩子的弱點,可以適性提供孩子不同的學習路徑。

隨著時間慢慢推進,到了2021年臺灣因為COVID-19確診的病例增加,教育部宣布從5月19日起,全國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老師們有立即線上教學的壓力,迫使原本對於科技輔助教學持觀望態度,或排斥線上學習平臺的老師,已經無法用實體教學來達成教學任務。因此,老師們不得不向同儕請教,或從網路上各種媒體社群自學,提升自身線上教學的能力。在這個快速的轉換過程中,老師們都親自展現了108課綱所說的終身學習能力,也透過這一個契機,將終身學習的能力傳承給孩子們。那麼線上教學可以如何進行呢?張廷吉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的線上教學經驗。

互動好工具

在線上教學的情境下,教師更重視師生互動的模式,會思考如何透過互動的情境持續抓住孩子的專注力,讓課堂中可以創造更多共作、互動的機會。

線上工具:翰林選號器

1.老師的硬體教學設備是一個關鍵,利用Camera、外接麥克風、無線鍵盤滑鼠、手寫板、筆電等進行教學分享;再利用28吋顯示器的外接螢幕進行教學回饋,監看孩子上課時的臉部反應。

2.在軟體的互動支援有Jamboard互動白板、計時器、選號器、電子書、因材網、線上多元評量等。

3.在軟體的溝通平臺是運用Classroom、Google Meet及點名擴充功能。

互動好方法

在線上教學期間,老師可以思考孩子的學習資源有哪些?一樣的數學課,是不是可以有不一樣的線上互動呢?張廷吉將教室的黑板變成Jamboard互動白板,加上Google Meet的留言板來進行提問共答共編的情境,再運用線上抽籤軟體或選號器及善用Google Meet舉手功能進行遊戲抽問,有時候可以點舉手最慢的,有時候可以找手放下最慢的,有時候選號器出現的號碼是3號,就可以找舉手第三快的孩子來回答問題。

另外,張廷吉也延續實體課堂的積點制度,投其所好來獎勵孩子,製造學習的共同感而非競爭的環境,讓孩子可以互相教、互相學,創造一個環境來讓他經歷,激發自己內在動機。

互動好模式

運用Google Meet分組外掛程式Breakout Rooms與Jamboard互動白板,設計一個可以讓孩子共同書寫與討論的空間,再加上老師指派互學任務,讓孩子在線上分組討論解題方法,記錄作答情況,確認學習目標,並進行自我檢核評分,最後再讓孩子在線上進行小組講解分享,同時邀請其他組表示贊同或提出其他意見。運用小組互評表,進行提問、評估或補充修正,透過互相詰問,提升後設認知。

張廷吉認為,運用數位學習平臺(因材網)於自主學習課堂上,因為是線上,在一個較隱密的小組討論會議室中,可以營造「開放心房」的空間。能力低的孩子在無眾人注視的眼神下,透過能力高的孩子協助,比較願意開口表達想法或意見。在小組討論與發表分享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務,也還願意協助報告者練習講解,在聆聽報告者練講的歷程,無形中又多了一次次的反思修正,這些歷程透過科技留下孩子學習的軌跡,漸漸地也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大大提升師生教學的效益。

Jamboard互動白板分組討論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