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丙成:在絕對公平的環境長大對孩子未必好

插畫:JY

臺灣教育一直極端講求公平與客觀,以至於孩子未來面對充滿主觀的真實世界時,反而無所適從。

過去十三年來,我在大學教的一門很重要的課程「簡報設計與表達」,有著跟其他課程很不一樣的成績評量方式。在這門課裡,同學的簡報表現不是由我來打分數;每個同學的簡報,都會由系統隨機選六位同學幫他評分給建議。最後再由同學評分的各次作業成績,產生出每個同學的學期成績。

在這樣的成績評量方式下,幾乎每一年我都會遇到有同學來抗議說:「老師,這樣評分不夠客觀、不公平。」

抗議的人會認為打分數的同學各有自己的品味跟主觀看法,而且每個人遇到的六個同學也都不一樣,所以他們認為這樣的評分方式不公平(其實整學期下來,大家幾乎都會被所有同學評到)。他們認為,要由老師或助教統一評大家的分數,才是真正公平、真正客觀。

每年我都會藉這個機會,跟全班同學說明這個制度是公平的,然後再特別跟同學們說:「而且,一味的追求絕對的公平、絕對的客觀,對你們的未來,並不是好事!」

同學聽了,往往都不大能理解。從小到大在學校的所有評量、升學考試,不都是要絕對的公平、絕對的客觀嗎?大家都是這樣一路長大的,老師你現在跟我們說這對未來不好?什麼意思?

真實世界沒有絕對公平

一直以來,臺灣教育的一個特色,就是家長跟孩子都極端在乎公平、極端在乎客觀。老師、學校、升學制度,動輒會被學生或家長抗議評分不公平、不客觀。為了讓大家覺得公平,演變成臺灣什麼事情都要以考試成績為主要標準,連升學考試都只考選擇題,才不會不公平!

於是臺灣的孩子們,從小一路念書到畢業出社會之前,都是在這種「絕對公平、絕對客觀」的溫室中長大。他們習慣了被人評價一定要客觀、公平。但問題是,當他畢業離開校園,踏入真實的世界時,這世界可曾有過絕對的公平、絕對的客觀?

當他進到職場,開始發現莫名其妙的就是有人會討厭他、有同事會在背後說他壞話、有主管會對他的工作有所挑剔,這時候他怎麼辦?難道要大聲吶喊說:「你們怎麼可以討厭我?我這麼努力,為什麼你們就是不肯定我?你們這樣不公平!」討厭他的人,心裡面只會說:「我就是看你不順眼啦,沒有為什麼!」

真實的世界,即便也用數字(如:業績)去衡量工作成效,但大多數人還是帶著主觀在看我們。人家貶抑我們、肯定我們,常常都會被他個人主觀的看法影響,並不完全是基於公平、客觀的理由。一個從小習慣在絕對公平、絕對客觀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旦開始遇到被別人用主觀給予負面評價的時候,他會非常崩潰。

我看過很多的年輕人,離開校園後被這種問題嚴重困擾著,尤其是從小到大考試成績好的孩子們。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是絕對公平、絕對客觀的考試制度下的勝利組,已經非常習慣在這種遊戲規則中得到肯定。一旦出了社會,他們才突然發現,真實世界的遊戲規則,已經不再是以考試的公平、客觀作為標準衡量。

頓時,他們會無所適從,有極大的失落。

別讓孩子從小在溫室長大

既然真實的世界就是充滿主觀、不公平的評價,我們若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樣的世界中依然能保有韌性前進,我們便應該幫他們培養這方面的耐受度。一味的為孩子去學校出頭,爭公平、爭客觀,對孩子未必是好事。作為父母,我們不是要刻意的去對孩子不公平、不客觀,而是當孩子的生活中出現了不公平,或是被人過於主觀的否定時,先別急著想為孩子出頭爭公平、爭客觀。不妨藉這個機會,讓孩子知道:

「孩子,真實的世界,就是會有人用主觀的角度評斷你、否定你。」

「你毋須難過,也毋須受傷。只要記得,我們不可能取悅所有人。」

別讓孩子從小就一直在絕對公平、絕對客觀的溫室長大。從小了解世界的真實,未來他才更有勇氣跟韌性來面對這充滿主觀的真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