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有關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方向,都要學生探索自己、然後就要立定方向,我覺得這整個大錯」,近來常到全國各高中演講的中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顏聖紘,針對「大學教授會如何看待學習歷程檔案」,有各種犀利回答。
顏聖紘面對「大學教授會如何看待學習歷程檔案」一問做出直接的回應。施雲心製作
顏聖紘從高中起在專業雜誌寫專欄、部落格,一直高度活躍於網路及社群軟體,近來有感於大學生常不知自己為何而來,也常審查到申請入學卻內容空泛的備審資訊,因此常在臉書發文提醒學生和家長,「我大概是全台灣演講頻率最高的教授了吧,最常被問到的一題是,大學教授會如何看待學習歷程檔案」,強調有話就直說的顏聖紘則有如下回答:
1. 不要只想揣摩上意、到處推敲大學教授喜歡什麼,學生如果從小就這樣,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想揣摩大人喜歡什麼(而且整個搞錯意思),還沒進大學就整個壞了,還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兒。
2. 其實大學教授喜歡的東西應該都滿像的,有原創性、透過生活中的觀察、提問、探索、閱讀、實作而得到的成長與學習,還有自我認識。
3. 不要擔心什麼做了很多卻只能上傳幾件,同學,你們最該擔心的是幾乎沒有寫過論說文、記敘文,還有應用文,只寫過假鬼假怪的抒情文。如果學校沒教,你們就要自己學。多讀名家評論、多寫、多聽別人建議會有好處的。
4. 去除成績單、營隊和志工照片、拍某個大學的馬屁,還有說自己家庭民主小康後,你這個人還剩下什麼值得說的?
5. 有很多志工與競賽經驗不好嗎?當然不錯。但我們想看到的是為何要做這件事?過程是什麼?學生得到什麼樣的觀察與體會?而不只是為求證書,找老人和海灘垃圾合照,所有的照片都只是在場證明。我們又不是警方或檢調在查核贓物。
除了這些顏式金句,他也質疑「不知道為什麼很多有關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方向,都朝要學生探索自己,然後就要立定方向。我覺得這整個大錯」。他的理由如下:
1. 只有非常少數的人是從小就會立定方向、且能做得到的。
2. 像我就沒有立定方向要幹嘛,我什麼都能做。像我這種多才多藝的人如果沒有「立定方向」,說不定在準備資料時,就被高中老師罵不專心了。但這不對啊!
3. 其實學生做什麼都好,但重點是他真的有好好完成一件事、有看到專業要求、有嘗試達到專業、有接受公評的經驗、有勉力向前的心理素質。最重要的是他做完時覺得開心。
4. 既然各大學的學制都已經這樣活潑自由,就表示學生還可以繼續尋找自己的志趣,而學生要面對的是「發現上錯船,要轉彎或跳船」的勇氣與規劃,不是嗎?
每次去高中演講時,顏聖紘都會被老師或學生問到「大學教授真的會看我的資料嗎?」,他的答案是「當然會看」。但他反問所有人,「你們認為大學教授會花多久時間看一個學生的資料,10分鐘、5分鐘、3分鐘?」結果有不少人認為會看10分鐘,顏聖紘說,這真的想太多了,「3分鐘或許會被認為太短,但是我跟大家說,我們是科學家,是學術工作者,天天都在閱讀大量的資料,所以快速精準閱讀與抓重點,本來就是我們的專長」。
因此他認為所有的學生,不分年級,都應該從現在起經常練習良好、完整的表達與溝通能力,並陳述自己對人事物的觀察與觀點,包含「自訂題目寫好一篇論說文」,不必捨近求遠,就從日常瑣事中找題材,不要只求能「在線上繳交資料」,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大腦、能決策、有行動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