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觀點談疫後、數位下的教育轉型,解鎖教師超能力

圖片來源:截圖自翻轉教育X噗浪講堂「後疫情時代解鎖教師進化超能力」研習

「學校應該『以人為本』、抓緊教育核心本質,我們經歷的這些變動才更有意義。」藍偉瑩說。

翻轉教育線上研習「後疫情時代解鎖教師進化超能力」於7月17日舉行,邀請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日本東京聖瑪麗國際學校學習總監陳巧茵、宜蘭竹林國小教師蔡孟耘(小壁虎)以及教育噗浪客共同創辦人江明勳輪番分享。

在此刻的教育現場,混成式學習、生生用平板、雙語教育??各種新教學模式與政策輪番出現,使老師們不得不注意。陳巧茵、藍偉瑩分別從國際與在地觀察,分享教育轉型之下老師的關鍵特質;而蔡孟耘、江明勳則從「進化後的資訊苦手」以及資訊元老的不同角度,談生生用平板政策之下的理想與現實。

藍偉瑩:教孩子「後設思考能力」比教知識重要

「此刻,我們比起過去任何時刻,都更真實面對學習動機的問題;我們也比過去任何時刻,更仔細思考跟安排『學習該怎麼發生』。」藍偉瑩帶大家反思,長年以來教育現場都保持得差不多,教材和師培訓練等,似乎都沒有因應世界的變動而做出大幅度改變。然而因著COVID-19疫情延燒,這幾年來全球的教室都經歷變動,才真正有了「世界跟教育現場有相關」的實感。

藍偉瑩一再強調:「教會孩子後設思考能力,並學習做自我監控,比給一堆學習方法重要。」因為當學習者能夠「覺察、定義自己的感受」,甚至進一步「定義自己的理解」、「決定自己的行動」,才有可能真正的自主學習,並成為問題解決者。

而這也是老師角色很重要的轉變,如何把握跟孩子互動的有限機會,去「設計孩子的學習經驗」,思考怎麼讓孩子跟專家一樣工作、和別人做有意義的對話。老師應該把知識習得變成探究歷程,而不是教孩子瑣碎的事情。

她總結,挑戰來臨時,能因應改變是好的,但有些初衷是需要抓緊而不能改變的:就是「學校應該以人為本」。

陳巧茵:以「過程性反饋」代替考試評量的芬蘭經驗

第二位講者陳巧茵,從2016年到2020年在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學校擔任資訊科技總監,經歷了半年左右疫情之下的芬蘭。令她特別印象深刻的是,芬蘭教育以「過程性的反饋」代替考試評量,喜歡透過即時回饋去肯定孩子的努力,而這種文化就算轉到線上也都沒有丟掉。

陳巧茵也觀察到,疫情下,各國教育現場都很擔心線上教育沒辦法完成課綱規定上課時數、或是保持跟實體一樣的教學品質;而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公告,教學時數可以減少,但評估必須以橫貫能力為導向,「就像我們現在說的『素養』。知識可以少學,但能力培養不能停。」她說。

跟其他國家比起來,芬蘭有照顧到師生的幸福感和社交需求,尤其師生心理健康特別被關注,陳巧茵回憶,她在芬蘭時每個週末都會收到問卷,讓親師生有機會去反饋自己的工作量、學習狀態和情緒起伏。此外,芬蘭整個教育政策都要求照顧弱勢孩子為先。

透過這些芬蘭經驗,帶給教育工作者許多思考:疫情能帶給學生哪些「更貼近真實世界」的學習?學生如何照顧與理解自己?老師如何做評量、如何反饋、如何自我理解、如何幫助學生進步?學校也可以自我檢視,疫情前後,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開會、做行政工作、找資源,而花太少時間互相交流、觀察每個孩子?

陳巧茵觀察到,疫情下的教學不斷經歷微調,也強調:教育真正做的,是在教育每個人,而不是在教書。

蔡孟耘、江明勳:善用數位工具,生生用平板跟108課綱不衝突

另外2位講師則分享課室裡的實戰經驗。曾經是資訊苦手的蔡孟耘,細數著她在疫情後經歷的5階段轉折。2021年,她從「可以上線上課」到「投資設備」再到「帶回實體課」,除了基本配備麥克風和鏡頭,還陸續購入手寫板、網美燈、實物提示機;而回到學校後,也持續把疫情中學會的數位工具融入課堂,包括善用Padlet紀錄搜尋資料的歷程、整理呈現思考流程,或是在閱讀課教孩子用Canva練習排版設計、把想法摘要呈現等。

資訊能力經歷大躍進的蔡孟耘,沒想到在2022年等著自己的是「實體混成教學」和「再來一次線上課」。在混成教學的情況下,她更練就活用實物提示機的能力;而今年的線上教學,她也比去年勇於嘗試更進階的數位工具。

混成教學下,蔡孟耘利用數位工具來加強教學效果。圖片提供:蔡孟耘

蔡孟耘分享,她的進步心法反而是讓自己從最簡單的開始嘗試,比如「要求自己每個單元至少用一次科技融入」。她笑著坦承,摸索過程中手忙腳亂一定有,出狀況的時候她若無法可解,通通都拿出「網路不順」的擋箭牌推託,但下次一定會想辦法改進。

江明勳則分享,其實生生用平板跟108課綱不衝突,可結合資訊、自主學習、培養素養,若能結合,老師就不會覺得又是一個新的東西。因此「生生用平板」政策落在教育現場後,關鍵還是老師的掌握力,必須知道如何運用和搭配平板,所以還是要回到課程設計和教學運用的基本功。

最後,江明勳也推薦實用頻道和網路社群資源,包含:呂聰賢 YouTube 頻道、高雄前瞻快易通、iPad應用與教學暨資訊融入教學@Edu、教育噗浪客TPET@FB、翻轉教育、學習吧LearnMode教師討論區等。

翻轉教育X噗浪講堂課後筆記。圖片提供:胖子

翻轉教育X噗浪講堂課後筆記。圖片提供: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