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臺灣學者的教學實證:搶救下滑學力,這樣教有效!

後疫情時代,全球學生學力下滑引起全球憂心與關注。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舉辦國際教育論壇,邀請英國學者與臺灣清華大學教授陳明蕾參與論壇,分享最新國內外相關研究,研究證實,小學一二年級更有效的字詞教學並不是「生字造詞」。

教師「厚學計畫」為期五年,去年是計畫進行的第一年,經兩次測驗發現,這套教案有效提升學生的年級認知量(圖中老師為清華大學教授陳明蕾)。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提供

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9月最新公布數據顯示,9歲學生的數學與閱讀分數,出現了30年來最大幅的下滑。從2020年5月至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以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共進行了4次跨國教育調查,取得來自93個國家的教育部回應。該報告指出,在各國學校關閉的高峰期,最多曾有188個國家、16億名兒童受到影響。直到現在,全球仍有64.3%的10歲孩子,無法閱讀和理解一篇簡單的故事。

《親子天下》在去年2021年9月,邀請教學現場第一線老師線上填寫問卷,在經歷停課不停學後,對於學生復課表現評分。共回收621份有效問卷,滿分為10分,老師們認為學生表現平均只有5.9分。有54%的老師認為,班內4成以上的學生學習能力下滑。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於11月2日舉辦「202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重啟閱讀,擁抱大學習潮」,邀請來自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簡稱NFER)評量研究和產品開發主管麗茲‧翠斯特(Liz Twist),與英國教育捐贈基金會(Education Endowment Foundation,簡稱EEF)執行長貝琪‧法蘭西絲(Becky Francis),分別在錄製的短講影片中,分享英國最新學力表現調查結果與教學對策。

一株病毒,英國學生學力又多落後了3個月

曾任老師的翠斯特回顧,英國自2020年3月至今已歷經兩度封城,孩子長期處於停課、復學、停課⋯⋯搖擺不定的學習狀態。調查也發現,即便6歲的孩子已經接受過老師為期一年特別加強的口說、閱讀、寫作、數學等小組或一對一課程,但在2021年夏季學期結束時,學力卻比原先預期約落後了3個月。不過7歲的孩子影響較小,約落後了2個月。

英國教育捐贈基金會致力提升2至19歲社會經濟弱勢學生的學業表現。執行長法蘭西絲表示,依據免費校餐來判斷兒童貧窮程度,比對英國中學會考成績發現,貧窮程度影響學生成績,疫情又更加劇學力落差。

「幼年兒童在進入學校就讀的時候,入學準備度就已經有落差了,但孩童進入學校之後落差非但沒有縮小,反而變得更大⋯⋯新冠疫情讓問題更嚴重了,造成不成比例的負面影響,讓社經弱勢的兒童、青少年深受其害,」法蘭西絲說。

「將證據帶進教學,不只在英國有必要,」法蘭西絲強調,無論國界,若教學者期望給孩子更高品質的教育、消弭學習落差,都應使用透過證據和嚴謹評估支撐的教學法。法蘭西絲舉例分享實證有效的教學法,如對拼音語系的國家學生而言,發音教學和閱讀理解是極有效的閱讀策略。但針對需要背誦才能學好的語言,卻發現間隔重複法對記憶很有幫助。而沒有教孩子閱讀理解的閱讀法,經實證研究發現,對孩子會出現負面影響。

法蘭西絲說,英國教育捐贈基金會也透過宣傳和組織合作的方式,推廣實證有效的教學法。目前已整合超過2,600多項教學法,彙整至該單位開發並翻譯多種語言、提供學校使用的教學工具箱 (T&L Toolkit)。在他們的教學工具箱裡,都會呈現教學法的潛在效果與成本效益,例如學生學習進步的平均月數等。現有7成的英國學校主管會應用此一教學工具箱,來協助自己做決策。

臺灣也有理論實證!51所偏鄉國小翻轉國語課

以理論實證為根基推動教育翻轉,也是臺灣教學現場的進行式。自110學年起,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臺積電文教基金會、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三方聯合推動為期五年的「教師厚學計畫」,現在邁入第二年。該項計畫以實證教學為導向,提供融合繪本的國語文教案,幫助合作的偏鄉學校學生提升讀寫力。該項計劃於110學年推出,便吸引51所希望閱讀聯盟學校加入,共計55個班級、536名一年級新生。

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教授陳明蕾也出席論壇,並公布「教師厚學計畫」經一年實測後的進步幅度與表現。陳明蕾說,經前、後測比較學生年級認知量表的年級分數顯示,採取一般教學的學生(1,000名參與調查)在前測起點分數為0.4分,一年後測分數成長至1.2分,共提升0.8分。採取厚學計畫教案的學生(500名參與調查)前測的起點分數為0.3分,一年後測分數成長至1.4分,共提升1.1分,相對一般教學進步幅度來得更加顯著。

採行厚學教案的學生進步情形,X 軸為前後測,Y 軸為學生年級認知量表的年級分數,研究顯示厚學教案學生進步更加顯著。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提供

陳明蕾指出,為啟動有實證基礎資料的教學法能落地執行,厚學計畫團隊邀請前導學校錄影紀錄前6節國語課,團隊再透過6堂國語課的錄影畫面,進行每10秒一次的編碼,掌握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國語課教學成分佔比。

結果發現,前導學校的前六節國語課教學內容分佈:40%字詞教學、22.6%文本理解相關教學、20.4%讀寫無關的班級活動、19%寫作相關教學。但是即便老師們花了最多時間進行字詞教學,孩子們的識字量仍未能有效提升。

一年前厚學計畫前導學校的六堂國語課時間百分比。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提供

所以小學國語課該怎麼教得有成效?厚學計畫團隊將課程設計拆解為兩個成份:學習歷程與讀寫。他們在學習歷程此一設計成份裡,藉由課堂裡切換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生注意力與參與度。也透過學生的即時回饋,幫助學生在學習後可以記得更加牢靠。另外,在讀寫的設計成份裡,團隊設計課堂增加學生閱讀繪本、表達想法的機會,協助學生掌握組字知識與詞素覺識(學習者對詞彙的概念),建立完整的課程結構系統。

陳明蕾以國小二年級康軒版本、由彰化縣頂番國小老師李佳蓉設計的「小鎮的柿餅節」課文教案為例,並示範字詞教學的改變。陳明蕾說,厚學計畫的教案不再是在2節課內教完14個生字,而是強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課堂參考課綱設計,放掉了傳統教學中時常出現的認字造詞的即問即答、擅自造詞,但透過提供孩子更大量的閱讀與詞彙,減緩學生面對生字時產生的擔憂,並有效提升安全感,幫助學生增加詞彙深度與次數,產生知覺能力。

厚學計畫以理論實證為根基設計國小低年級國語課。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提供

穩定的閱讀資源 是推動閱讀教育的基石

無論是在英國還是臺灣,學術單位皆正積極推動閱讀教育的改變。不過,臺灣孩子可能面臨沒有新書可讀的窘況。中華民國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理事長吳政鴻在日前發出新聞稿,呼籲教育部應提供孩子固定且穩定的閱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