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PISA加考英語?分析專家哈葛林專訪:不是要考倒學生,而是讓孩子喜歡用英語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 PISA 評比,測試全球85國15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科學素養,2025年要加考英語。《親子天下》獨家專訪 PISA 分析專家,第一手瞭解如何考?又為何考?

PISA 的附加價值在於跨國比較,是獲得可信賴、有意義的英語教與學的資訊。(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每三年大規模舉行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對15歲青少年測試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22年來,已有85個國家/地區、超過百萬名中學生,都參加過PISA,涵蓋了九成世界重要經濟體。其跨國比較的結果,已是全球教改政策的重要指標。

從2018年起,PISA又先後加考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和創意性思考(creative thinking),引領全球教育界重視非認知能力。2025年,PISA要對母語非英語的國家/地區加考英語,目前已有19個國家報名參加,臺灣也在其中。

為什麼PISA要推動英語測試?又將如何測試?親子天下獨家專訪PISA巴黎總部的分析專家哈葛林(Tue Halgreen),他也參與起草2025年PISA加考英文測試架構,以下為訪談精華摘要:

哈葛林(Tue Halgreen)為PISA巴黎總部的分析專家。Zoom採訪截圖,賓靜蓀截圖

Q:PISA一向對各國的教育政策很有影響力,尤其在推動各種非認知能力上,例如2018加考國際合作、2022加考創意性思考等,為何PISA在2025年要對母語非英語的國家加考英文?

A:從第一次進行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以來,已經過了22年,我們持續詢問參與各國(目前已有85個國家/地區),對哪個課程領域的評量最有興趣?很多國家回答「外語」,顯見學習外語對很多學校系統是個剛需。

過去20年,用外語(如英語)溝通、理解不同文化已經愈來愈重要。全世界正在面對許多必須要共同解決、共同面對的問題,即使人們不旅行,待在同一國家,英語對成功進入大學、或追求更好的工作,也都愈來愈重要。即使在法國、德國、臺灣,你要往上提升,都需要良好的英文能力。

過去20年我們也看到許多學校系統投資在外語學習上,例如降低開始學習英語的年齡、將英語定為必修科目、增加英語課時數、提升老師用英語教其他科目的能力等,但我們沒有英語學習的國際比較,提供怎樣的教與學的方式最有效。這就是我們2025 PISA 想要提供的。

Q:加考英語要如何進行?世界上已經有很多測試英語能力的工具,如雅思、托福、多益等,為何PISA還要再測英語?

A:跟過去的PISA一樣,我們隨機抽樣各國15歲學生,不論學區貧富、在城市或鄉村、是公立或私立學校,他們會被分配到考閱讀、數學、科學,或加考英文。英文部分是測試學生的閱讀、聽力、口說能力,這次不考寫作,全部在電腦上進行。

口說部分基本上是看圖說話,電腦螢幕上會出現一張圖或一張照片,請學生透過耳麥說出來看到什麼,不論他以單字或句子去形容看到的顏色、人物等等,或更完整的描述,基本上任何一位學過一年英文的學生都可以應試。口說部分會被錄音下來,和所有閱讀和聽力的測驗結果,統一送回做評估。這和過去 PISA 的測試成績由各國團隊自己執行評量不同。

我們和劍橋大學英語評量合作,他們已經有很完整、廣被認可的評量工具,我們不需要再另創一套,PISA 的附加價值在於跨國比較,是獲得可信賴、有意義的英語教與學的資訊。

我們不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個別表現,而是看整個學校系統的表現。透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高分群、低分群的分布,可以指出英語教學的挑戰在哪裡,或哪種教學比較有效。我們若能整合 PISA 大規模的資料和數據,就有辦法回答這些問題。個別國家也可以將別國的成就視為學習指標,並且有資料和工具去監測進步的幅度。

很多國家已經在執行有公信力的英語檢測工具,如雅思、托福、多益等,但 PISA 不僅針對個別學生測英語能力和技巧,還會透過對學生、老師、校長的問卷,得知學生如何在校內或校外學習英語,校長如何安排或取得資源,老師接受過哪些教學訓練等。我們不會只比較國家的成績排名,更希望鼓勵各國彼此學習,促成全球對話。

過去 PISA 的閱讀、數學、科學能力評比分成六級,是 PISA 制定的,但關於英語能力,世界上已經有知名的評量標準,所以我們決定用歐盟發展的 k7(分為 pre-A1 到最高 C2 七個等級),現在也成為全球英語能力的標準之一,這樣大家溝通比較方便。

Q:目前已經有哪些國家報名加考2025的英語測試?對參加國有哪些助益?

A:目前我們有19國和地區報名,亞洲目前有臺灣、外蒙古、卡達,拉丁美洲有哥倫比亞、多明尼加、祕魯;歐洲有比利時、荷蘭、保加利亞、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克羅埃西亞、芬蘭,還有以色列。可能還會增加。

我們幾年前做過歐洲幾國的比較,結果發現各國的英語教學和成效有蠻大差距,例如法國的中學生的英語能力就較荷蘭、瑞典差。但有些也跟大家的預期不太一樣,就像跟 PISA 的結果一樣。例如第一次 PISA 結果,讓很多以為自己屬於前段班的大國很失望;反之,以為自己很差的小國,學生表現卻很好。

從PISA過去的數據資料,我們看到表現好的國家,如芬蘭、加拿大、日本等,不論地理位置,都有一些共通性,例如老師是一個被社會看重的職業,因此能吸引到極優秀的人才加入教學行列,要經過激烈的競爭才能成為老師;而在PISA表現差的國家,當老師是年輕人最後的一個選擇。兩者有極大的差別,也反映一個國家或社會重視教育的程度,以及父母、學生是否想好好學習。

另外一個共通性是,這些PISA表現好的國家,用一切資源幫助每一個孩子完成某種程度的教育,他們不會特別把資源放在高分群學生身上,尤其在PISA表現不斷進步的國家裡特別明顯,他們重視落後的低分群學生,把他們帶起來,這也帶動改善整體教育。

有些國家對富裕學區的學校給予最好的師資、教材等,學生更容易取得圖書館、實驗室的資源。但PISA表現好的國家的第三個共通性是,這些國家公平的將資源分配到各個學校,尤其是提供教育資源給最需要協助的地區和學校。

對於英語教學可能有類似結論,但可能也有些獨特之處。例如是否在校外也有學習的機會?有些國家的學生在每天的生活環境中就有機會接觸英語,不管是看電影、電視,或其他流行文化產品,有些國家的學生就把英文當成一門學科,只在學校裡學,出了學校就完全零接觸。

我們透過PISA想區分出學生學習的方式,例如,若是荷蘭學生的英語表現比較好,可能不代表荷蘭的學校系統做對了什麼,而是荷蘭的社會、學生的生活裡就有很多說聽讀寫英文的機會。如果2025 PISA 可以證實這個推論,就能鼓勵其他國家讓學生在校外環境中接觸、去使用更多英文。當然這些都是假設,我們需要2025年的數據才能做正確的建議。

Q:你會建議臺灣的師生如何準備 PISA 2025的英語測驗?

A:最好的準備方式是正常教學、正常練習。不需要額外為這次測驗做準備。我們從PISA的經驗確知,學生不特別準備,得到的結果最準確,才能反映教育系統的真實樣貌。當然我們鼓勵大家好好學英文,但真的不鼓勵特別為了PISA去做各種練習。 

我預期會有 A1或pre-A1 level 的學生,但也有進階的學生,我想會呈現一個客觀分布,高、低分群都有。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考倒孩子,而是要鼓勵他們學英文、用英文。2020年我們在5個國家做過 pilot test,學生給我們很正面回饋,他們覺得很好玩,能在考試時候講英文,比考數學還投入。

2023年3月我們會邀請各參加國的團隊到葡萄牙討論執行細節,例如用哪款耳機、可以提供哪些指引等,11月到泰國進行訓練。我們目前準備 field trial,參加國會在2024年小規模參與前測,提供回饋。

PISA英語口說怎麼考?2案例題

以下為2題 PISA英語口說案例題(資料來源:PISA 2025英語評量架構第121~122頁)

1. 請用各5秒鐘看看下面4張圖畫,選出哪一張圖跟其他三張不同,並說出為什麼不同。

PISA英語口說案例圖

2. 請用10秒鐘看看下面這張照片,再回答下面兩個問題(各有30秒鐘)

問題1:這張照片裡發生什麼事?

問題2:你認為照片裡的人為何在笑?

PISA英語口說案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