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悄悄展開,歐美各國紛紛祭出共同的校園政策--要更加嚴格管制孩子在學校的手機使用。聯合國甚至呼籲,為了把學習者放在第一位,全球應該都要禁止孩子在學校使用手機。但最反對的卻是家長。如何平衡教育與家長的需求?
孩子到底該不該帶手機去上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校禁用手機是為了「把學習者放在第一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孩子到底該不該帶手機去上學?在歐美國家展開新學年、即將陸續開學之際,聯合文教科文組織在七月底拋出震撼彈,呼籲全球都應該禁止孩子帶手機上學!
事實上,很多歐美學校本來就有手機使用的規範,何時、何地、可以或不能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在世界上200個教育系統(國家、地區)中,已經有六分之一的國家禁止孩子帶這些裝置到學校。而且在新的學年,還有許多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繼續擴大禁用的範圍。
全球1/6國家、地區禁帶手機到校
例如,早在2018年,法國就開始規定,中小學生進入學校後,不能再把手機拿出來。荷蘭在今年七月初公布,從明年起,學生的手機、平板、智慧型手錶都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使用,像是在課堂上學習數位技能、有醫療原因,或是障礙特殊生的學習需要。在美國,雖然疫情期間有些學校或老師對孩子違反上課不能使用手機的規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今年以來,就有俄亥俄州、科羅拉多州、賓州、加州️⋯⋯等州重申,禁止學生在課堂上拿出手機。在加拿大、澳洲、英國各地,也有地區或是單一學校實驗,禁止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
為什麼在崇尚自由的歐美要這樣做?細查各地的規定,都有類似的原因。他們都強調,不是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而是已經經歷過,孩子上學期間使用手機,會導致分心、干擾學習、搗亂課堂秩序、以及增加心理健康問題。
過度使用科技帶來負面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統整指出,學校禁用手機是為了「把學習者放在第一位」。因為已經有大規模的研究報告指出,過度使用數位科技對學生的學習成果與情緒穩定有負面影響,且會助長數位世界裡的霸凌。雖然數位科技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很有潛力,但其中有很多是廠商的銷售話術,而且讓孩子在課堂上接觸數位工具,就很難避免他們從事學習以外的活動。在教育的場域,必須以人為中心,更要考慮社會面的影響,不能用數位工具取代師生、人際的互動。
那麼,要如何平衡數位的助力,以及孩子在課堂使用數位工具的副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秘書長艾祖雷(Audrey Azoulay)指出,教育者允許孩子在課堂上使用數位裝置時,要考慮師生的身心健康、人權等福祉,不能侵犯隱私與點燃仇恨。在教育面,必須確定能夠強化孩子的學習體驗,不能用線上互動取代人際交流,還要確保他們有清楚的目標跟原則,對教育有利、趨弊。
家長以孩子安全為由反對
雖然各地禁止孩子上學使用手機後,都對課堂學習帶來正面的影響。但最大的反彈聲浪,卻是來自家長,他們擔心這樣無法讓親子在上下學途中立即聯絡,或是當孩子被霸凌時,無法求救。此外,有些孩子也需要使用手機裡的電子票據或支付功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華盛頓郵報》統整各地經驗指出,其實學校可以設置「養『機』場」,請孩子在學校、或是課堂上規劃統一放手機的地方,讓他們無法在非必要時拿出來使用,在下課或放學後才得以取回。這樣,家長就不用擔心臨時連絡、以及上下學途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