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以「AI X 教育學習重定義」為主題,多名與會貴賓預測,AI必將衝擊各種評量方式,過去標準化考題較容易命題與閱卷,未來AI可協助判讀學生的理解程度,包括高中、大學入學考,都得做一定程度的因應。
2023年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AI X 教育 學習重定義」邀請超過20位講者輪番上陣,共同探討 AI 對現行教育的影響。黃建賓攝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在開場致詞說,今年年會主題是「AI X 教育」,但更精確想要探討的是——AI時代中教育的終極目的,以及如何找到教學者和學習者的動機。如果教育的終點是well-being(幸福感),是促成自我實現、身心平衡的全人幸福,那麼現在的教育現場,應該有什麼不同?如果AI出現以後,學習的目的不再只是「搏得一份工作」,而是自己的喜樂和成長,是滿足好奇心和追求生命豐盛的必要,幫助自己走向人生的北極星,那麼教學者和學習者,心態上和方法上,應該要有什麼不同?哪些需要持守不放棄,哪些必須顛覆和翻新?
親子天下創辦人兼執行長何琦瑜點出教育現場對於AI的疑問,除了教育外,AI到底還會對生活帶來多少衝擊?黃建賓攝
何琦瑜回顧近半年,常聽到教育現場因為AI帶來的厭世論或自我懷疑:如果ChatGPT都能寫作文了,還需要教寫作嗎?如果ChatGPT可以全文翻譯,幹嘛還要拼命雙語教育?她深刻感受到,AI衝擊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最上位的哲學問題:如果一切的學習不是為了學歷和競爭力,不是為了賺錢和工作,教育所為何來?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則表示,根據他過去在大學教了快30年經驗,師長的焦慮感一直存在,從手機、平板到AI,變化越來越快,適應期則越來越短,但學生對新科技的適應比大人更快,預估再過3、5年,教學現場對科技的仰賴會更深;AI不會輕易取代老師的身教和陪伴功能,但它可以提升教學效能,像是過去令人頭痛的語言「說」和「寫」部分,AI可望成為CP值很高、前所未有的教學助力。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表示,老師的身教及陪伴功能並不會這麼容易被AI取代。黃建賓攝
他也以「前大考主任身分」預測,AI必將衝擊各種評量方式,包括高中、大學入學管道,都要做一定程度的因應。
幸福學大師班夏哈:創傷能帶來成長,5大面向提升幸福感肌力
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透過遠距連線,發表專題演講「點燃好奇心,找到學習的幸福感」,他談到自己是3個青春期孩子的爸爸,也曾憂心這個時代充滿不確定性,真的可以落實幸福感(well-being)嗎?他引進美國討論的最新概念「反脆弱(antifragility)」,也可以說是「韌性」,一個有韌性的人,較容易在受傷時彈回原形。他強調要先相信人在創傷後能夠成長,瞭解反脆弱是可行的,有這樣的察覺更有機會生成PTG(Post Traumatic Growth,創傷後成長曲線)。
塔爾・班夏哈分享如何提升幸福感的5大面向,表示擁有幸福感就能提高成功的機會。曾千倚攝
班夏哈分享,家長、老師、政府都可以協助建置好的環境,提高PTG發生的可能性。他提出名為「SPIRE」的架構來幫助思考如何建置環境,首先針對精神上的(Spiritual)幸福感,他引述德國哲學家尼采150年前說過的話:「當你知道自己的『為什麼』,能讓一切都變得可能,可以產生反脆弱能力。」找到動機和人生意義,還有知道如何練習「正念」的人,更有機會獲得幸福感。
再來是身體上的(Physical)幸福感。班夏哈觀察,現在學生常整天玩電玩,甚至銀髮族也不太愛動,久坐就和吸菸一樣危險。前幾年逢新冠肺炎疫情,他的孩子也在家遠距上課,他不擔心孩子的學習,他唯一要孩子做的事是動一動,就算不能出門,也要在家動一動。身體先健康,心理才能跟著健康,然後長出反脆弱特質。
而有關智能上的(Intellectual)幸福感,班夏哈提到,雖然說好奇心殺死一隻貓,但其實研究顯示,好奇的人、會問問題的人,比較能實現反脆弱。除了對事的好奇,人際關係方面的(Relational)幸福感同樣重要,經營有品質的面對面交流,而非只在虛擬互動的人際關係,確實讓人更快樂,「我們應多鼓勵網路時代孩子在實體環境經營人際關係,比如助人就是培養反脆弱的一大好方法。」
班夏哈接著談到情緒上的(Emotional)幸福感,並說這不是要人規避傷心和焦慮,畢竟人活著,本來就會經歷這些情緒,但同時也要培養快樂、感恩等情緒,這些能夠增加孩子的心理免疫力,能變得更堅強而有韌性,更有力量面對未來不確定性。
班夏哈鼓勵大家破除迷思,也就是多數人談到教育,最在乎的「成功」,並不會帶來幸福,但擁有幸福感,讓人更有動機學習,更願意與他人合作,也就能成功。
此外,AI時代讓成功變得簡單,比如他第一本書寫了10年,歷經投稿、被退稿等挫折,才終於被接受,但現在AI還能幫忙寫書,孩子不需費力就能成功。班夏哈建議大人要給予孩子有挑戰性的任務,讓他們歷經阻力、困難,練習如何在跌倒之後爬起來,才能擁有有意義的人生。
「可汗學院」創辦人可汗:AI比家教還強,有情緒困擾也可直接對話
知名的「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Sal Khan)也遠距發表「AI如何重塑教育」,他說一對一家教模式,已被科學證明最有效,但過去無法大量複製這種個人化學習方式。如今ChatGPT-4變得非常聰明,且接近真實家教的能力,看影片同時孩子可提問,它會很有耐心的一步步引導,能力比很多碩士級教師還高,甚至困難的人生課題如情緒困惑、壓力排解等,也可直接與AI對話,談內在的渴望與夢想。
「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現場示範與AI機器人的對話過程,表示AI在未來會是非常大的教學助力。曾千倚攝
可汗當場示範與機器人對話過程,他舉例,過去學生常認為寫作很困難,主因在沒有得到適當反饋,但AI可量身訂做批改作文,還能協助老師備課、做摘要、做個別的課程規劃、改作業與報告,甚至可剪輯影片,同步觀察課堂上各小組不同的進度和需要協助的地方在哪,還能傳訊息給家長,報告每個孩子的線上學習現況並給予建議,他深信不久後AI會是非常大的教學助力。
可汗也預測AI必將改變評量,過去行之有年的標準化考題,較容易命題與閱卷,但未來AI可協助判讀學生的理解程度,就像在進行博士論文口試,由機器來評量學生是否完全理解,評量方式會更豐富多元。
而科技創造的環境,讓孩子在學習成長的環境中增添不少「分心」的元素。班夏哈和可汗不約而同提出,大人、孩子在網路使用上都要有「設定界線」的方法,鼓勵孩子多參與真實世界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