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國際學校內部觀察4挑戰,應屆畢業生第一人稱分享:「剛開始最不習慣的是…」

私中國際學校、國際班、國際部在臺灣,是一種獨特的存在,除了學費高、教材與國內不同,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學習方式?要念之前得考量哪些因素、孩子具備何種特質更合適呢?《親子天下》專訪中部某國際學校一位高中部應屆畢業生,談談外人看不見的國際學校面貌。

(教育家網站資料照)

國際學校、國際班、國際部雖然名稱有異,但本質上都以全天、全英語授課,且以外師為主,採用國外課本教數學、歷史等各科,孩子必須先有一定的英語程度,才不會跟不上進度。國際班通常有入學考,且可依能力分班。 

在銜接升學進路上,國際班設定要送孩子出國念書的家庭為主,希望小朋友提前適應國外的語言文化、上課方式,學校也能提供許多申請國外大學的輔導相關資源。「上課很少手寫,數學可用計算機,不需背化學元素表,每學期都要製作專題……」,是國際學校過來人自評與國內教學最大的不同,但專家提醒,國際班體系的中文課時數較少,學生國語文聽說讀寫力相對較弱,如果念到一半想要轉回國內體系並參加升學考,難度會很高,也可能產生適應上的困難。

《親子天下》專訪中部某國際學校12年級學生,以第一人稱回顧她念了6年的學校的四大挑戰,也給想念的學弟妹和家長一些務實建言:

我是一個國際學校12年級學生,國中以前念的是一般的公立國小,只在課後補兒童美語,從7年級進來已經待了快6年。 

國際學校挑戰一:學科使用英文教學

學科都用英文教學,讓我一度想離開。剛開始最不習慣的是,各科用的都是國外中學生的教材,外師授課只講英文,這對於國小只有上過幾年美語補習班的我來說,難度和挑戰相當高。剛進去的英文能力分班,我被排到四個班裡的最低階那一級,對我打擊很大,甚至有過想離開的念頭。 

國際學校挑戰二:專題和小組討論是日常

經過一學期後慢慢跟上,也發現唸國際部的英文能力挑戰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是要參與團體討論和製作專題,也要有一顆開放的心,經常和老師同學討論國際間發生的重要事件,並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在國際部必須改變我們熟悉、傳統的抄筆記和背誦式學習,要訓練自己不要死讀書,國外的教育方式鼓勵多問問題,不懂就問老師同學,這樣會更容易融入國際部的氛圍,過程中當然也會練習到口說、聽力,即使你英文再不好,只要敢說、敢做就不會吃虧。

國際學校挑戰三:申請學校不只看成績,週末假日還要當志工

這裡的學習模式也很不一樣,我們用的是國外課本,內容和教法的確比較靈活,很少手寫,上課常拿出電腦打小論文、作業多在數位平臺上完成,數學課可以拿出計算機來運算,不用背公式,也不必死背化學元素周期表,這些知識都用 google就好。

我有很多國小同學念的是一般國中,他們都認為國際部學生相較起來沒有什麼考試壓力,但其實我們6年內仍有一定的壓力,父母繳了高額學費,未來就是希望孩子能申請到理想的國外大學,我們必須為這個目標更努力。例如美國大學會看你的活動有沒有很多元、志工時數多不多、展現出什麼樣的興趣;英國大學就看你的學術熱情,假設我今天想申請心理系,有做過一些相對應的實驗嗎?相較於國內的學習歷程檔案會更多面向。

但依照臺灣的規定,待在學校上課時間太長,從7點50上到17點10分,學生已經沒力了,連晚上要去當個志工也不可能,只能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周末來補做這些事情,人人都忙到不可開交。 

國際學校挑戰四:同學家境優渥,考驗價值觀

在校內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人,有的家裡很有錢,花錢如流水,買個生日禮物動不動5,000元起跳,我和哥哥看了都嚇到。也有些人會挑戰國內的法規,例如偷偷使用電子菸,他們的說法是「反正我將來要去國外念書,在國外這些都不違法呀」,越念越「走鐘」的行為並不算少見,我覺得念國際學校考驗著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價值觀,以及家庭教育是否給予夠強的支持力量。

因為我們家族的小孩都打算出國念大學,我還是會推薦自己的弟弟妹妹,可以來這所學校唸國際部,但是言行舉止最好盡量低調,因為你真的不曉得身邊同學的家庭背景,也很怕自己無意間得罪了人,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真正有錢人的世界我們不理解,國際部就像一個小小世界,讓人大開眼界,也提早適應去國外念書的生活。